10月21日,齐雪英(左)为一六六团退休职工孟红细致讲解钩织技巧。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通讯员 陈珍 摄●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常驻记者 苟汇敏 通讯员 陈珍
10月27日,九师一六六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雨禾手工钩织工作室内,60岁的齐雪英指尖翻飞,一根钩针在彩线间灵活穿梭。不过片刻,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便在手中绽放,连花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在这间工作室里,她和伙伴们正用一根根毛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
“你看,最后一针要往线套里藏,不然毛边会翘起来。”齐雪英的老花镜滑到鼻尖,她顾不上扶,拇指和食指捏着细钩针,正帮身边的王新香调整手势。黄色毛线在她指间轻盈舞动,勾勒出饱满的花瓣弧线。这样的教学场景,已成为雨禾手工钩织工作室的日常。
王新香举着手里的黄色玩偶,满是羡慕地问:“齐大姐,您这手艺咋练的?我啥时候才能像您一样,钩啥像啥?”
齐雪英停下活,笑着说:“急不得,我这手艺是‘针不离手’磨出来的。”
齐雪英的话里藏着往事。十年前刚退休时,她天天对着电视机发呆,连做家务都提不起劲。“以前在连队忙惯了,突然闲下来,浑身没力气,总觉得人要‘锈’住了。”齐雪英回忆道。
偶然间,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教她钩织的模样,那时家里穷,冬天穿的毛衣都是母亲手织的,暖意能渗到心里去。于是,她翻出压箱底的毛线,把钩织这门老手艺捡了回来。
起初,齐雪英只钩些小挂件送给亲朋好友。没想到,她钩的小挂件因款式新颖、针脚细密,渐渐有人上门定制。“既然大家喜欢,不如带着大家一起干。”今年5月,雨禾手工钩织工作室正式挂牌。她把家里的毛线、钩针全搬到了工作室,还特意腾出自家储藏室当作场地,对大家说,“喜欢的姐妹都来,我免费教。”
消息一传开,50多名退休女职工、家庭主妇主动报名加入。齐雪英毫无保留,从短针、长针的基础针法,到配色、图案设计,都手把手教;遇到家庭困难的学员,为帮她们顺利起步,还自掏腰包送毛线。王新香就是最早加入的学员之一,如今她每月靠接钩织订单能多赚几百元:“以前总觉得自己是闲人,现在钩玩偶有了收入,能给孙女买新文具,日子更有奔头了。”王新香说。
工作室的角落,五颜六色的成品堆得满满当当:缀着珠子的杯垫、绣着蔷薇的披肩、圆滚滚的卡通收纳篮,每一件都透着巧思。截至目前,雨禾手工钩织工作室已接订单400余个,带动成员人均月增收500至1000元。
走进雨禾手工钩织工作室,记者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钩针穿梭间聊着家常,有时为设计一个花型,齐雪英会和大家一起反复琢磨针法调整、纹路优化;等琢磨出清晰思路后,她又把总结的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齐雪英说:“这里早已经不是工作室了,是咱们的家。”
“只要心里有热爱,退休日子也能出彩。”齐雪英望着满室彩线和笑脸,眼里闪着光,“我想把钩织这门手艺教给团场更多老年人,让他们更充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