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永清推动服装服饰与文旅、物流等深度融合,构建“设计+生产+展示+销售+物流+文旅”产业链条
融合发展,打造京南时尚产业新城

10月23日航拍的永清县云裳小镇。

10月23日,在永清县云裳小镇,顾客挑选服装。
10月23日,在位于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的缦熙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带货。本组图片由庞趁友摄□刘杰 庞趁友
云裳小镇秀场展示原创设计的时尚锋芒,浙商服装新城迸发智能生产的强劲动能,服装博物馆展现服装服饰产业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如今的永清,已吸引3800余家服装商贸企业、200余家服装生产企业、200余家独立设计师工作室落户。从承接北京服装服饰产业疏解形成集群,到以创意设计、智能生产推动转型升级,再到联动文旅、物流的跨界融合,一座时尚产业新城正在京南加速崛起。
承接疏解,打造集群
10月23日,笔者从京台高速永清北出口下道西行,便抵达京津冀区域首个服饰产业链型特色小镇——永清县云裳小镇。自2017年投入运营以来,这里凭借时尚新颖、款式多样的服装服饰声名远播,让远离县城的荒僻乡村变身为繁华热闹的时尚中心。
2019年,慕束女装品牌馆从北京大红门搬到云裳小镇。“以前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店铺挤得转不开身,当季样品都摆不全。现在能展示600余款当季女装,销售额每年增长30%以上,生意越做越红火。”该品牌馆负责人夏海琴指着300多平方米的门店说。
夏海琴的经历并非个例。云裳小镇总裁赵晓东介绍,小镇已吸引3800余家从北京疏解而来的服装服饰商户,带动1.25万人就业。
在云裳小镇东南12公里的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里,浙商服装新城聚集200余家服装生产加工企业,九成以上来自北京大红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年产各类服装1000余万件,逐步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展示展销”的全产业链条。
“永清到北京物流仅需1小时,到也十分便捷,补货、出口都方便!”永清县优品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亚斌说,2018年从北京迁至浙商服装新城后,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100余名员工、年产能超15万件的服装企业。
“承接不是简单搬家,得让企业留得住、能发展!”永清县副县长陈玺同介绍,为做好北京服装服饰商户承接工作,该县不仅建设运营云裳小镇、浙商服装新城两大承接载体,还配套标准化厂房、仓储物流中心等设施,更推出了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从2010年浙商服装新城破土动工,到2014年北京大红门八大主力市场签约落户,再到2017年云裳小镇投入运营……永清用了15年时间,实现产业从零散承接到集群发展,一座集服装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览展示、商贸交易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在京南拔地而起。
创意引领,树立品牌
在云裳小镇A区,主打国潮风格的“冯三三工作室”颇具名气。“隔壁的‘如意制衣’是专业样衣制作公司,对门的‘亿彩五金’各种辅料齐全,小镇完整的配套产业,让我的服装设计有了一个强大的后援团。”该工作室品牌主理人、“中国十佳设计师”冯三三笑着说。
工作室里,中国风元素的品牌服装挂满展示架,每一件都是原创设计作品。“回头客占比超60%。”冯三三说,来到云裳小镇后,他不仅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聘为“中国非遗推广大使”,还收获更多创作灵感,让更多原创作品走上国际时尚舞台。
如今的云裳小镇,已成为服装设计师的聚集地。目前,小镇吸引了200余位独立设计师入驻,并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全程参与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推出独立设计品牌100余个,获批“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
浙商服装新城里,北京璐语诗服装有限公司的变化同样亮眼。“2017年,我们在这里的生产车间投产,并在云裳小镇同步布局工厂直营店,实现‘设计—生产—销售’无缝衔接。”该公司负责人张乐萍说,今年已设计推出300多个羊绒大衣新款,营业额同比增长15%以上。
作为浙商服装新城首家北京疏解投产企业,永清盈珂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组建了50余人的设计团队,专注中高端少青女装。“自有品牌的销量占比达70%以上,我的目标是让‘盈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谈及未来发展,该公司董事长陈炳柳信心十足。
从“会做服装”到“引领时尚”,永清服装服饰产业正用创意敲开转型升级之门。“聚力打造‘中国北方时尚之都’,我们正强化创意设计,进一步延展品牌内涵,力争在原创女装品牌、高级定制品牌、原创潮牌等领域取得新突破。”陈玺同表示。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0月23日,永清朗臣服饰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臂灵活运转,360度旋转激光模板机实现自动开兜、上拉链。“过去一些手工不易操作的复杂花形,现在用智能设备不仅能降低操作难度,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公司总经理邱志飞介绍。
自2017年在浙商服装新城投产以来,该公司稳步推进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改管理“四改”升级。除了激光模板机,公司还引进智能吊挂、柔性整烫设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现在天天有订单,生产排到年底,还与京津多家服装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并非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政企同频共振的结果。
近年来,永清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拿出专项扶持资金,对企业引进自动化设备、建设智能生产线给予最高30%的补贴。同时,积极对接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开展新装备研发和应用,推进服装服饰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在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总投资7.7亿元的永清县服装物流基地项目施工正酣。该项目主要建设服装外贸基地和现代化物流基地,集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于一体,将进一步完善永清服装服饰产业集群的整体功能布局。“项目建成投用后,可吸纳400余家外贸服装企业,推动永清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服装服饰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该项目负责人符瀚文介绍。
跨界联动,融合创新
每到周末,云裳小镇格外热闹。“看时尚秀、买冬装、吃特色饭,全家很开心!”10月25日,北京市民张莉告诉笔者,来永清逛云裳小镇,已成为全家人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云裳小镇与永清服装博物馆等联动,形成时尚文旅新商圈,让游客在选购特色服装的同时,能深度感受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是永清探索“服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永清服装服饰产业集群是廊坊重点培育的27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永清构建“2+3+2”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随着服装服饰产业规模持续壮大,该县主动打破产业界限,推动服装服饰与文旅、物流等深度融合,让“时尚”成为带动全域发展的新引擎。
服装产业火热,带动物流升级。“我们在云裳小镇每天收发快递5万余件,京津冀区域快递次日达的比例超95%。”北方总部基地副总经理王义来介绍,目前,该基地在永清域内设有19个网点和316个快递驿站,实现快递与服装服饰产业的串联融合。
10月23日,在永清县云裳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货场,上百名装卸工人忙着装卸服装、面料等货物。这里聚集鑫兆中等60余家物流企业,助力云裳小镇快速实现“一点发全国”,带动永清服装服饰产业上下游同步发展。
“服装+电商”的发展模式,也让企业尝到甜头。
在永清县缦熙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一边试穿展示新款服装,一边介绍面料成分。今年5月,该公司在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注册成立,主要业务涵盖互联网销售、批发零售等。“高新区聚集众多服装工厂和商贸公司,让我们在品牌合作洽谈、货源组织上更便捷高效,推动线上销量逐月攀升。”该公司负责人张耀攀说,他计划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各类商务男装,进一步丰富销售品类。
直播带货在永清快速兴起,推动服装服饰产业做大做强。如今,永清重点打造时代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亦永传媒电商直播基地两大平台,培育和孵化服装服饰产业相关电商销售团队30余家,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永清服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承接疏解到创意引领,从智造赋能到全链融合,永清加快构建“设计+生产+展示+销售+物流+文旅”产业链条,走出一条以创意时尚理念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