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探秘青秀山 与荫生植物深度对话


    ▲讲解员带领小记者认识荫生植物园中的植物。    ▲讲解员带领小记者认识荫生植物园中的植物。

    ◀大家参观昆虫标本。

    ▲课后,小记者们手持奖状合影留念。    ▲课后,小记者们手持奖状合影留念。

  近日,南宁晚报小记者团中尧路小学分团走进青秀山风景区荫生植物园,以“探秘荫生植物的生存智慧”为主题,圆满完成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实践课程。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观察、植物拓印与现场采访,引导小记者们感受自然教育的魅力。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认识了各类荫生植物,观察了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还体验了将叶片纹理拓印在环保袋上的创作乐趣。李佩希同学在作文中写道:“锤子轻落,植物的汁液慢慢渗进布料……”这充满诗意的描述,正是孩子们与自然深度互动的真实写照。

  活动中的采访环节成为不少小记者突破自我的契机。从起初的紧张犹豫,到主动采访不认识的人,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胆量。正如刘晶晶同学所记录的:“我鼓起勇气采访了一个路过的姐姐,她笑容亲切,回答了我3个问题。”而罗一鸣同学则用“心中像揣了一只欢快的小鸟”来形容自己对这次研学活动的期待。

  活动最后,老师们为小记者们颁发了结业奖状,为实践课程画上圆满句号。这次融合了知识、艺术与勇气训练的自然课堂,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植物学的初步认知,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种子。

难忘的荫生植物园研学

  ■小记者罗一鸣 南宁市中尧路小学

  晨光洒落,微风轻拂,爸爸妈妈开车将我送到青秀山脚下。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青秀山风景区荫生植物园研学活动,心中像揣了一只欢快的小鸟,扑棱着翅膀,迫不及待地想飞进那片绿意盎然的世界。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荫生植物园。一进门,我的目光就被一池荷花深深吸引。碧绿的荷叶如舞者的裙摆,在清风中轻轻摇曳;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怯的少女,有的舒展花瓣,露出嫩黄的莲蓬,仿佛举着一支支“话筒”。微风过处清香扑面,让人心旷神怡。老师告诉我们,荷花从6月开到9月,是夏天最美的风景。

  接着,我们来到创意工坊,体验植物拓印。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布袋、一张垫纸、一把小锤和几段透明胶。我精心挑选了几片叶子和小花,在布袋上摆出喜欢的图案,再用胶带固定。随后,我举起小锤,“咚咚咚”地敲打起来。渐渐地,植物的汁液渗进布袋,叶脉与花瓣的轮廓一点点浮现,越来越清晰。当我轻轻揭开胶带时,一个独一无二的植物拓印袋完成了!原本普通的白布袋,瞬间变成了一件自然的艺术品,仿佛是花草在和我玩一场静默的魔术。

  这次研学让我收获满满。我不仅认识了美丽的荷花,感受了植物的生命力,还亲手制作了充满自然气息的布袋。这真是充满惊喜与成长的一天,我将永远记得这一堂生动的自然课!

探秘青秀山荫生植物园

  ■小记者刘晶晶 南宁市中尧路小学

  今天我在南宁晚报小记者团上最后一课。我们来到美丽的青秀山风景区,展开一堂别开生面的户外课。刚进大门,就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熟悉的身影,大家都对这次活动充满期待。

  人员到齐后,我们跟随讲解员走进了神秘的荫生植物园。他一边引导我们观察各种有趣的植物,一边讲解它们的特点与习性。随后,我们来到标本区,看到了许多昆虫标本,有色彩斑斓的蝴蝶、威风凛凛的天牛,还有举着“大刀”的螳螂,每一件都让我们驻足惊叹。

  最有趣的环节莫过于亲手制作植物拓印包了。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素色小袋,以及一些新鲜叶片和一把小锤子。大家用胶带把叶片固定在小袋上,随后,“咚咚咚”的敲击声便在周围欢快地响起。当我揭开叶片时,植物的脉络和形状已清晰地印在袋子上,像大自然赠与的独特图案。做完手工,我还兴致勃勃地用各种形状的印章装饰笔记本,每一个都别致可爱。

  活动最后是采访环节。我虽未主动向讲解员提问,但认真聆听了同学们的采访。之后,我鼓起勇气采访了一个路过的姐姐,她笑容亲切,回答了我3个问题。任务完成,集合时,老师还为每名小记者颁发了结业奖状。

  这半天的旅程充实而欢乐,为我本学期的小记者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勇气与成长。真希望以后还能和南宁晚报小记者团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地方。

美丽的青秀山

  ■小记者李佩希 南宁市中尧路小学

  天空湛蓝如洗,微风和煦,在这个风景迷人的日子里,南宁晚报小记者团满怀期待地前往青秀山,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采访活动。

  走到青秀山风景区大门前,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山门静立,绿意招手,好像在说:“快进来吧,美丽的风景正等着你们呢!”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花坛,中间立着一行醒目的标语:“金山银山,不如青秀山”。这句话让我倍感亲切,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旅程更加向往。

  我们首先来到荫生植物园。一位亲切的讲解员迎上前来,为我们介绍这里的各种植物。原来,“荫生植物”指的是那些不需要强烈阳光也能茁壮成长的植物。园中植物种类丰富,有翩翩起舞的荷花、满地蔓延的小翠云,还有色彩鲜艳的积水凤梨——叶片又红又绿,形态各异,每一株都像在静静讲述生命的与众不同。

  接着,我们走进了一间充满植物清香的印花工作室。老师让大家盘腿坐下,给每人发了一个素色布袋,详细讲解植物印花的原理与步骤。我选了几朵三角梅和几片带有“苞子”的狗脊叶,仔细布置在布袋上。锤子轻落,植物的汁液慢慢渗进布料,我力气用小了,图案有些朦胧。而老师的作品简约又独特,只印了三朵三角梅,却显得格外有意境。

  活动接近尾声时,老师鼓励我们采访讲解员。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上前,我心里既紧张又犹豫。终于,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小声问道:“老师,您为什么懂这么多植物知识呀?”老师笑眯眯的,亲切地回答:“因为我平时爱看植物类的书,也会做笔记积累。”我又问:“那您为什么愿意陪我们来青秀山呢?”他笑容温暖地说:“因为你们很可爱呀,我想和你们一起探索自然。”采访结束,我心里暖暖的,也为自己勇敢迈出这一步感到骄傲。

  最后,老师为我们颁发了奖状,表扬了我们一天的表现。时光匆匆,这次的小记者采访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青秀山不仅风景美,更让我们收获了知识、勇气和美好的回忆。

  本报记者刘明艳 实习生谢春燕 综合整理 记者刘明艳 摄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