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戴小巍 通讯员谭乐兢)“过早”是湖北襄阳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仪式,金黄酥脆的油条搭配充满香气的襄阳牛肉面,更是无数市民早餐桌上的经典选择。然而,一根被检出含有高浓度硼酸的油条,不仅打破了这份日常的烟火气,也让餐饮店经营者刘某受到法律的严惩。
2023年6月,襄阳市市场监管局襄城执法大队根据线索对刘某经营的餐饮店突击检查,现场查获700克硼砂,并从油锅中提取到一根油条。经专业检测,该油条中硼酸含量高达1564mg/kg。早在2008年,硼砂就被明确列为食品中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而刘某作为有着多年面点从业经验的经营者,对硼砂禁止添加于食品中的规定理应知晓,但为了提升销量,仍将硼砂掺入油条里并对外销售。
面对讯问,刘某辩称查获的硼砂是其子的种子公司用于杀虫的物资。为彻底查清事实,襄城区检察院引导公安机关补充证据,调取刘某的从业经历、种子公司相关人员及其子的证人证言,逐一驳斥不实辩解;同时结合类案释法说理,阐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法律后果。最终,刘某认罪认罚。
2023年11月,经襄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同时判令刘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为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该院深入分析案件背后暴露的问题,经调研发现辖区内部分小餐饮店存在“三防”措施不到位、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卫生与法律意识欠缺等情况。该院据此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开展小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引导。截至目前,辖区小餐饮行业的整体安全状况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