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泷 通讯员 张立楠 济宁报道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依龙湾湖而建的东仲都村,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研学基地里,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传统扎染技艺;“龙湾书房”内,村民与游客共沐书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广场舞步轻盈、笑语盈盈……一幅以文化为底色、充满生机活力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盘活资源优空间
服务提升润民心
东仲都村的振兴之路始于2018年。随着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落地见效。
针对县人社局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村“两委”全程对接服务,确保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几年来,这一机制成功吸引了40余位艺术家、设计师等独立合伙人,以及10余个创业团队入驻,培育形成60多个特色业态。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今,宽阔的旅游大道直通村口,生态游步道串联起主要景观,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存量资源的活化利用上——闲置院落变身精品咖啡店,老旧作坊传出非遗技艺的研习声,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成为村民活动和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这些空间的创新利用,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与此同时,龙湾湖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是东仲都村发展的天然优势。在发展中,村庄始终坚持保护原生风貌,让民宿、研学基地、特色店铺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通过成立强村公司进行统一运营,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全村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30万人次。
文化惠民育新风
多元活动润心田
东仲都村的文化活动始终保持着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有机融合。春节期间“地瓜甜·中国年”、特色鲜明的“龙湾庙会”承载着浓浓乡愁;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等品牌活动为村庄注入蓬勃朝气。
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的“雏鹰课堂”“儒学讲堂”已举办50余场,既提供课业辅导,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累计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每年接待研学学生超过3万人次,“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现如今,为支撑乡村文化振兴,东仲都村还汇聚了一支多元化的文化人才队伍:外来合伙人带来创新理念,本地志愿者用乡音乡情讲述家乡故事,清华大学等高校的160余名师生在此开展社会实践,专业研学导师团队确保文化传承的系统规范。多方力量的汇聚,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圣水峪镇党委副书记司攀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更要留住魂。这个“魂”,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合伙人’等有效机制,让乡村文化不仅‘活’在当下,更‘火’在未来。”
孩子们在研学基地内体验陶艺。
研学游团体的青少年们漫步于东仲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