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消费引擎持续发力 开放平台能级跃升
文字整理/冯阳 制图/褚林□本报记者 李巍 冯阳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5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445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149亿元;俄罗斯图拉工厂、德龙钢铁印尼700万吨钢厂、立中车轮墨西哥工厂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亮点项目,成为“一带一路”大项目成功合作的典范……一组组跃动的数字,一个个落地生根的项目,勾勒出河北商务工作在“十四五”时期昂扬的发展曲线。
11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商务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扩容”“提质”“焕新”,消费市场呈现三大特点
“十四五”期间,全省商务系统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扎实推动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全省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
省商务厅副厅长张贺成介绍,“扩容”“提质”“焕新”是“十四五”时期全省消费市场呈现的三大特点。
一是消费“扩容”,消费规模持续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6%、5.8%和5.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8和1.0个百分点。二是消费“提质”,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旅游、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八类服务消费场景合计收入4235.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焕新”,消费潜能不断释放,智能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持续壮大。2024年,全省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较2020年增长137.3%、96.4%和53.5%。
围绕提振消费搞活流通,我省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今年9月,全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1778.1亿元,约1700万人次享受补贴优惠,参与经营主体3万余家,其中我省重点产品品牌96个,涉及重点企业76家。今年前三季度,以旧换新拉动全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同时,我省着力优化城市商业布局,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48个,湾里庙步行街入选国家级商业示范步行街。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石家庄入选国家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盒马、山姆、京东七鲜等一批首店分别在石家庄、唐山落地。提升县域商业体系,2022年以来全省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18个、乡镇商贸中心1570个。
另外,我省还创新多元场景,打造张家口“冰雪崇礼”、承德“鼎盛王朝”、邯郸“广府太极城”、保定“太行步道”等首批28个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涵盖商圈步行街、体育赛事经济、文化旅游、特色美食等多种业态。特别是这些场景在环京津的廊坊、承德、唐山、保定、沧州、秦皇岛、张家口7市共布局16个,占比近六成。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天津游客消费额占省外游客的比重达39.3%,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6.9%、4.6%。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我省商务部门大力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入津,2024年河北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42.5%、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28.2%。目前,北京新发地“河北净菜”共享仓储统配中心高峰期每日供应净菜超10吨,衡沧地区高品质净菜可在2小时内送达京津核心区。
“质”“量”齐升,河北外贸展现强劲韧性和活力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河北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韩金龙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从强政策、育主体、拓市场、建平台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省外贸承压前行,实现良好发展和较快增长。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体系。我省先后制定《河北省“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北省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进出口增长提供了全方位政策支撑。
在培育外贸主体方面,长城汽车、领克汽车、中信戴卡等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2024年,全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843.2亿元,较2020年增长4倍,累计贡献了“十四五”期间机电产品七成以上增量。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显著扩大,今年前9个月占比达到75.8%,较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在开拓多元市场方面,我省持续开展“冀货出海拓市场”行动,河北制造海外“朋友圈”更加多元。2024年,我省贸易伙伴增至239个。今年前9个月,虽然对美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从2020年的14.3%下降至当前的8.9%,但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3%,占比达到62.6%。
“十四五”期间,我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新增廊坊、沧州、保定、秦皇岛4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达到7个,培育认定10个省级海外仓,跨境电商1210、9610、9710、9810业务在我省全面落地。
全面提升能级,三大平台对开放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能级全面提升,对全省开放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省商务厅副厅长张记方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经济开发区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市县党政正职兼任经开区领导职务全覆盖,121家经开区实行绩效薪酬,99家经开区组建园区主导运营公司,引入市场化投资运营主体参与开发建设。
依托经开区,我省做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省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有78个落户经开区,形成了清河经开区羊绒、宁晋经开区线缆、永年工业园区紧固件等一批国内知名特色品牌。截至2024年底,全省经开区建立各类研发平台2907个,省级及以上孵化器85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829家。
近年来,借助进博会、廊坊经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全省经开区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全省经开区落地投资项目1490个,实际使用外资11.7亿美元,占全省的73.6%。各地依托经开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成省级以上外贸基地105个。2024年,全省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3147亿元,占全省的51.2%。
河北自贸试验区同样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毅介绍,河北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探索,累计形成26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项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或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向全省推广了7批135项制度创新案例。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目录,累计推出6批230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事项。
在综合保税区建设领域,“十四五”期间,雄安综合保税区以及石家庄国际陆港、沧州、高碑店3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功获批,我省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均达到6个。今年前9个月,6个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636.2亿元,同比增长40%;6个保税物流中心完成进出口54亿元,同比增长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