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去年研发投入近千亿元,年均增长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研发投入如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王璐丹
研发投入被称为“对未来的投资”。近日,从省科技厅获悉,2024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67.8亿元,居全国第13位,较“十三五”末期提高52.5%,“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1.13%,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为什么舍得花大钱投资未来?
“研发投入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全省上下的共识。”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背后,是企业投入主体地位的日益稳固。
“以活动主体计算,我省86.1%的研发经费投入来自企业。”该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越是困难越要加大研发投入,越要坚定转型升级。
去年12月31日,由河北建投集团建设的我国首个液态空气储能电站顺利完成并网试运行,发电能力达到1000千瓦,填补了国内这一技术领域空白。
成绩的背后,是国企研发投入的刚性增长。河北强力推进国企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近3年省属国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3.5%,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一方阵。
“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是一场持久战。既要有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也要有源源不断的挺进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十四五”期间,我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当主角、挑大梁,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行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制度,让各类创新主体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多亏政府主动上门服务,帮公司解决了税务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这几年,我们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累计有4000多万元。”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红告诉记者,这笔钱让他们在研发路上“火力全开”,目前,公司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6亿元。
为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支撑,“十四五”期间,全省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数量增长1.4倍,加计扣除金额增长超127%。累计发放四批次后补助资金14.9亿元,惠及企业7800余家。
研发投入的增加也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
市场上的汽车用热成形钢,大多为铝硅镀层钢板,但长久以来,该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省科技厅创新联合体专项资金,联合7家单位组成创新联合体,历经4年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新一代汽车用钢——纯锌镀层热成形钢。
“相较铝硅镀层钢,这种钢强度飙升30%,耐腐蚀性能翻了两番。”首钢京唐制造部汽车板室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主管刘石双说,目前产品已顺利完成中试,即将正式投入市场。
该产品是我省创新联合体专项的成果之一。去年以来,省科技厅组建19家省级创新联合体,汇聚26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项资金3500万元,预计可带动产业规模新增40亿元。
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近年来,我省探索建立运行经费稳定支持机制,布局燕赵实验室,4家实验室攻克59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5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组织实施产业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53个项目团队已取得关键技术突破79项,开发新产品619个……
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2024年,省级科技专项安排8.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9亿元,有效发挥了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这正是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能、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题中之义。”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我省还安排16亿元注入省科技引导基金,规模达到28.85亿元,2024年以来完成设立或增资子(母)基金11只。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引导银行加大科技企业贷款发放力度。创新科技信贷服务,联合银行推出“科技成果转化贷”“创赛贷”等产品,提供优惠利率并提高授信额度,持续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撬动作用。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传统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新兴产业战略前沿研究势头正劲。
中航上大突破高温合金高纯净化真空制备技术难题,推动国家战略材料高温合金棒材供应链安全稳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开诚智能消防矿用深度赋能钢铁、矿山、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增加财政科技支出,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同时,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引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享受科技创新红利。”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