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幽静的状元街上,紧紧相邻的“百无一用”书店与祥纹银饰工坊总会吸引到游客的目光——这是花溪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胡丽亚精心打造的两大文化地标。
胡丽亚20多年如一日守护非遗技艺,将文化实践与代表履职相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双岗建功”之路。
打造文化地标 推进履职与实践深度融合
11月12日上午,当记者见到胡丽亚时,她正在整理图书、查看工坊、接待顾客。
胡丽亚说:“我一直希望非遗不只是展示,更应该成为服务群众、带动发展的载体。”在她的努力下,“百无一用”书店和祥纹银饰工坊已不仅是商业场所,更成为传承文化、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胡丽亚积极推动本地文化“走出去”,2025年初,携祥纹银饰参与香港乙巳年元宵彩灯会。这些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银饰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展示了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
2024年,来自15国的国际儒学联合会的汉学青年访问团走进祥纹银饰工作室,通过亲手体验银饰制作,深度感受贵州文化内涵特色。“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对贵州文化这么感兴趣,我更加坚定了做好非遗传承与文化交流的信心。”胡丽亚说。
胡丽亚在状元街整合书店、工坊、咖啡馆与非遗体验区,打造一站式文化空间,策划开展主题讲座、经典阅读、艺术沙龙、文创交流等活动近百场,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成为共青团花溪区委“青年之家”文化活动阵地、花溪区文旅融合的亮眼地标。
共青团花溪区委副书记王海林介绍,胡丽亚组织的系列优质活动还得到了团中央、团省委的点赞。
深耕非遗传承 文化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银饰非遗传承人,胡丽亚坚守“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理念,始终认为:“非遗要在当代焕发活力,必须融入生活、接轨时代。”
近两年来,胡丽亚累计组织开展25场次非遗推广活动,其中,“周末工坊”“小小匠人”“传承工匠精神,致敬银器时代”等主题体验活动备受学生、社会青年等群体欢迎。“百无一用”书店内的银饰工坊常态化向高校金工专业学生开放,成为学生们校外实践和创意实现的平台,同时还定期举办作品展示、非遗文化分享会,有效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
依托青岩古镇丰富的旅游场景,胡丽亚创新打造“非遗+旅游”融合模式,在门店设置银饰DIY体验区,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场景。
“参加银饰制作让我们了解了相关制作工序和环节,领略到其中丰富的文化特色。”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罗女士开心地说。
在创新实践中,胡丽亚开发出“银绣石”“流金岁月”等银饰产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比赛金奖。
面对乡村文化资源匮乏的难点,2024年,胡丽亚联系黔陶乡政府,推动建成1500平方米的“乡村书屋”,聚焦儿童需求开展“小小领读者”“乡村少儿游学团”等常态化活动,倡导放下手机,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助力儿童成长。书屋开放一年来,已累计服务500余人次,成为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尽心履职履责 建言献策助推区域发展
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方面,胡丽亚结合实践与调研,提出多项针对性建议。
2024年,针对青岩古镇因游客量增长带来的局部墙面脱落、地面塌陷等问题,她经过细致调研后提出完善文旅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的建议,得到花溪区文旅局、青岩古镇景区管理处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问题快速有效解决;结合黔陶乡“乡村书屋”的建设实践,她提出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建议,为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参考。
凭借在社会服务、公益事业领域的长期积累与责任担当,2025年,胡丽亚获聘为贵州省王武监狱特约执法监督员,监督职能延伸至法治建设领域。她严格遵守工作要求,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积极参与监狱组织的执法调研、监狱内庭审观摩等活动。
“回顾多年的履职历程,‘双岗建功’对我而言是文化实践与代表履职的相互成就、双向赋能。人大代表身份让我能更精准地把握群众需求和区域发展方向,文化实践则为履职提供了载体,让建言献策有实例支撑、有实效落地。”胡丽亚表示,将继续深耕“文化+履职”之路,进一步做强“百无一用”书店和祥纹银饰两大文化IP,深化非遗传承创新,聚焦花溪区文化旅游升级、乡村全面振兴、法治建设推进等重点领域,为花溪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秦
(《匠心履职显担当 双岗建功绽芳华》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