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新能源电池产业加速崛起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

  繁忙景象的背后,是南宁近年来深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丰硕成果。

  自2022年起,南宁重仓新能源产业,推动电池规划产能突破200GWh、落地产能超100GWh,总体规模跻身全国前列,成功跻身全球重要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在中国乃至全球产业版图上刻下鲜明“南宁坐标”。

竞逐产业新赛道

  “看好南宁,坚持投资南宁,力争布局更多产业项目、精品项目。”2022年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南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上明确表态。

  如今,比亚迪已在南宁落地六大项目,建成储能系统及动力电池产能80GWh,从蓝图到现实仅用了不到4年。这一跨越式发展,既得益于全球产业链重构、“双碳”战略、平陆运河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更源于南宁主动求变的远见与魄力。

  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换道超车”关键在实干。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农生文,市长侯刚亲自挂帅,每月带队“走出去”招商,绘制全产业链招商图谱。从大湾区到长三角,从链主企业到配套项目,南宁持续拓展招商广度与深度。随着比亚迪、等领军企业率先落户,龙电华鑫、宸宇富基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集聚,南宁新能源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串珠成链”的跨越。

  “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成为南宁工业增长核心引擎。”南宁市工信局局长张丽表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实现产值536.7亿元,同比增长30%,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0%。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走进广西弗迪年产55GWh储能系统及动力电池项目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作业,一片片刀片电池经上百道工序组合成型。作为比亚迪全球单体最大电池工厂,这里不仅创造可观产值,更像一块“磁石”,吸引产业链优质项目汇聚。

  “南宁新能源产业链配套日益完善,电池铝箔、托盘等原材料实现本地化供应,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比亚迪南宁电池工厂地区总经理唐文表示,南宁新能源产业集群效应初现,在全国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南宁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千亿级重点产业打造,通过政策引导、链上招商、培育链主企业等举措,构建起集资本、技术、产业、人才和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2022年以来,以比亚迪、多氟多为链主,南宁已构建涵盖电芯制造、正负极材料、电池铜箔、隔膜、装备制造、回收等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生态。目前,全市电池及配套产业规划投资超8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600亿元。

激活地方发展动能

  在南宁盈博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普通“小薄膜”经多重工序变身锂电池干法隔膜,填补了南宁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空白。

  “标准化厂房实现‘拎包入住’,南宁‘保姆式’服务扫清了项目推进障碍。”公司董事长刘军辉坦言,“南宁速度”给了他投资底气。

  为营造优良产业生态,南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等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领导带头深入企业调研,组织产销对接会为企业拓市场、通供需;出台“拿地即开工”4.0版、产业投资基金、顶尖人才专项等政策,提供用地、用能、融资全方位保障;深化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筑牢人才根基。

  一系列举措,推动南宁新能源产业声名鹊起:2023年以来南宁连续两年入围胡润中产业集聚度城市50强,入选自治区多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南宁的崛起,既依托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更得益于抢抓战略机遇、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认为,南宁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能助力我国新能源车企便利“出海”,形成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韦静 胡光磊)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