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女性在数字浪潮中玩转直播带活产业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近日,记者从福建省宁德市女主播(村播)联盟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获悉,宁德市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女主播(村播)妇联组织建设全覆盖,为闽东乡村振兴注入全新的巾帼动能。

  四级联动织密“新业态”组织网络

  在福鼎市妇联组织开展女主播创业分享会上,来自福鼎小吃推广、白茶电商、乡村文旅等不同领域的女主播代表参加,分享各自的创业心得与挑战,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为有效引领、服务、联系女主播(村播)这一新兴群体,宁德市妇联主动破题,积极探索“妇联组织+新业态群体”的创新模式,层层组建女主播(村播)联盟妇联组织。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中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村均成立了妇联组织,吸纳了区域内300多名女主播。

  在市级引领方面,宁德市妇联加强统筹指导,为全市女主播(村播)群体提供政策支持、资源对接、培训提升等综合性支持。市妇联与等6家银行代表签订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出巾帼富宁贷系列金融支持项目,为包括女主播在内的全市妇女创业发展量身定制专属暖心金融服务。

  县级妇联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整合区域资源,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经验交流、市场对接等活动。

  而在各乡镇(街道)、特色产业村及电商活跃村,妇联依托当地电商服务中心或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建立女村播妇女小组,确保最基层的“村播”能人、女性电商从业者被有效联系和组织起来,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如寿宁县武曲镇承天村,女村播妇女小组以“妇联+电商”新模式,将巾帼建功平台直接嵌入“十里山河”片区共富联合体的核心区,并以推广“红美人”柑橘为抓手,探索巾帼共富新路径。

  精准化服务“强内功”拓市场

  古田县女主播张家巧常态化举办女主播短视频免费培训班,组织发动各行各业的女主播、“宝妈”、创业女青年等群体参加培训,受益人数达1000多人;“宝妈”吴银玲通过直播销售菌菇,带动周边2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为提升女主播(村播)的专业素养和抗风险能力,宁德市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围绕女主播(村播)所需所盼,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化、定制化的赋能服务。

  各级妇联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女主播(村播)参与各类展销会、年货节、线上促销活动,帮助她们对接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渠道。同时利用妇联组织的网络优势,促进县区间女主播“村播”资源共享、流量互引。

  “顶梁柱”母亲、留守妇女、返乡女青年等,是宁德各级妇联在推进女主播(村播)妇联组织建设工作中的关注群体。各级妇联通过组织化引导,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此外,还在女主播(村播)群体中组织开展政策解读、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家庭建设等活动30多场,300多人次受益。

  集群效应暖“新”又聚心

  在妇联组织的引领下,宁德各地的特色产业与女性智慧碰撞出绚烂火花,组织化建设的成效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她”力量。

  屏南县培育“小田姑娘”“杨美丽”等本土网红,推动菌菇等线上销售突破1000万元;福安市培育“葡萄妹妹”“水果姐姐”“云山鹿娘”等本土网红,助力农户增收……宁德各级妇联注重“一县一品”品牌建设,紧紧围绕蕉城大黄鱼、古田食用菌、屏南菌菇、周宁马铃薯、寿宁高山茶、福安水果、柘荣剪纸、福鼎白茶、霞浦海产品等宁德优势特色产业,使女主播(村播)力量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

  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明珠,而女性传承人正以独特的匠心与柔情,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靴岭尾村拥有400多年的剪纸文化底蕴,该村党支部书记、女主播吴雪香立足这一特色,推行导师帮带制,引进国家级、省级剪纸大师,建立首个乡村剪纸博士工作站,培育了30多名村民剪纸能手,其中7人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

  接下来,宁德市妇联将持续开展思想引领、技能提升、资源对接、品牌打造等多维服务,深化实施“娘家人暖‘新’三年行动”和“村村都有女主播”电商人才培育行动,助力更多闽东女性在数字浪潮中“玩转直播、带活产业”,在数字经济“云端”绽放芳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