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划过终点的全鑫双手合十,放在脸颊,做了一个晚安的动作。

李诗婷在比赛中。
29岁的全鑫成就了全运会三连冠,19岁的李诗婷实现了从第12名跨越到夺冠的“奇迹”。13日,广东激流回旋赛场格外热闹,湍急的水流见证了福建运动员两段近乎传奇的故事。
全鑫:晚安,广州
这是29岁的全鑫第四次参加全运会。“比赛的前一天,我紧张得睡不着觉,真的就像张雨霏说的一样,我有点想哭。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参加了这么多次比赛,还那么紧张。”他说。
在此前两届全运会上,全鑫都是皮划艇激流回旋男子单人皮艇项目冠军。这几年,从世界杯到世锦赛,再到奥运会,他更是屡屡刷新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成为国内激流回旋项目的标志性人物。
山下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山顶的疾风劲吹。全鑫坦言,正因为如此,大家给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压力很大。
两轮预赛,他一次排在第二,另一次排在第八,半决赛也只位列第三。“成绩不是特别好,也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他说,他想要的是人水合一,“这种需要借助水流力量的感觉特别细致,如果稍有欠缺,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决赛轮,倒数第三个出场的全鑫找到了那种感觉。“出发前,别人什么成绩我都不知道,我就是做好自己,享受比赛。”就像掠过水面捕食的水鸟一般,他在被漆成绿白相间的“顺水门”中急速穿过,在红白相间的“逆水门”门杆旁边快速完成绕杆。唯一的瑕疵是在临近终点的22号门碰了杆,被罚两秒。
“最后还是有点慌,碰了一个门。但是,我看到成绩是97秒19,感觉应该没问题了。”全鑫说。这个成绩是当天所有选手中,唯一一个“打开”100秒的成绩。
站在全运会的顶峰抬头,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峰,那就是到国际舞台上,去证明中国运动员也可以。“相信我的技术是不差的,但在国外比赛的经验还比较欠缺,继续努力吧。”他说,没有给自己设限。
四次参加全运会,连续三届夺得冠军,全鑫一次又一次闯过湍急的水流,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每场比赛不同的激流、不同的门杆,没有吞噬他对项目的热爱。“我很喜欢这个项目,它比较自由,可以让我尽情在赛场上发挥,享受训练,享受比赛。”
比赛现场,划过终点的全鑫双手合十,放在脸颊,做了一个晚安的动作。“我比较喜欢看篮球赛,库里的绝杀比赛中经常会有这个动作,我就想学一下。今天的比赛结束了,晚安,广州!”在经历了一个近乎失眠的夜晚,卸下重担的全鑫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至于接下来的极限皮艇比赛,全鑫说:“享受比赛,让自己开心。”
李诗婷:实现逆转
男子单人皮艇的颁奖仪式过后,志愿者将全鑫团团围住,对着金牌又摸又拍。全鑫笑着说:“一会儿你们可以摸女子的金牌。”
这块金牌属于福建,属于一个19岁的女孩。
很难想象这个年纪的女孩需要怎么样的“大心脏”,才能实现从第12名到第1名的跨越。在激流回旋女子单人皮艇半决赛后,“脑袋要爆炸了,想给自己两巴掌”的李诗婷却做到了。
对于李诗婷来说,半决赛是“灾难性”的,碰了两次杆被罚了4秒。“在半决赛前我就感觉压力很大,有点不知道怎么调节自己。刚开始时,我感觉状态非常好,不过,在中段出现失误后,就害怕继续失误。冲过终点后,我觉得自己进不了决赛了,当时有点崩溃,没想到幸运女神降临了。”她说。
李诗婷的确足够幸运,0.02秒的微弱优势让她以第12名的成绩跻身决赛,有机会重新出发。和全鑫一样,第一个出场的她也在临近终点时碰了一个门,但113秒41仍是当天的最好成绩。
对于李诗婷来说,从自己第一个出发到最后一名选手结束比赛,是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场等待,“我心里非常紧张,很怕有人会比我更好。我等了很久,感觉每一秒都过得特别慢,非常煎熬”。
对于自己实现激流回旋赛事中罕见的“大逆转”,李诗婷坦言,教练团队给了很大的帮助。“教练和队友一直在鼓励我要相信自己,继续做自己,要做到最好的自己。清空上一轮失误的记忆,重新考虑下一轮,在决赛中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赛后,李诗婷手捧鲜花,眼眶通红,说:“我对自己非常满意,我调整到最好状态,觉得就算没有拿到冠军,也没有遗憾了。”手中的鲜花是远道而来观赛的家人送的,这是一次全家总动员,“上至八十多岁的奶奶,下到三四岁的小孩,都来了。”
去年,李诗婷参加了巴黎奥运会,见识了大场面。如今,在全运会获得金牌,她可以畅想更加遥远的未来,“最近的目标是明年的亚运会,然后继续朝奥运会努力”。
李诗婷的目标,全鑫也曾走过,并且现在还在坚持。“他真的很厉害,我一直想要去追赶他的脚步,成为像他一样的人,拿到跟他一样的成绩。”李诗婷说,她一直在向全鑫学习。
这一天的全运会激流回旋赛场,全鑫的时代仍在延续,李诗婷的时代或许正在开启。随着水泵关闭,激流赛道不再喧嚣,天色渐暗,观众慢慢散去,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收拾整理。
天空飘起了细雨,福建激流回旋队的队员们结伴走出赛场,就像团队教练马西莫夫说的:“这是一支团结的队伍,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都享受训练,努力提升自己,和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在一起,进步自然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