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个“A”,中证500ETF和中证A500ETF有什么不同?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4日,ETF规模已达6.6万亿元,过去一年增长近50%。而其中,包括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ETF等在内的宽基ETF,更是凭借着广泛的成分股分布,成为了投资新手和长期布局者最省心省力的选项。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也曾发布了不少关于ETF,特别是宽基ETF的推文:ETF相较个股的优缺点、追踪同一指数的ETF怎么选、宽基ETF怎么选等等,不过,最近有小伙伴发现了问题:在选择宽基ETF时,有40只ETF追踪,有28只ETF追踪中证500指数。“这两个指数的名字就差一个字母‘A’,它们追踪的是不是一样的指数?”

不同的“人才筛选标准”

虽然同由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且成分股数量都为500只,但中证500指数和中证A500指数其实存在着很大区别。

中证500可以说是指数界的“老前辈”,自2007年1月15日正式发布以来,已经在中国资本市场“服役”18年。这一指数覆盖的是A股市场中代表性的中盘指数,它的“选拔”逻辑非常直白:沪深两市中,在剔除市值大、流动性好的前300只股票(这300只股票为成分股)后,总市值排名301~800位的500只股票,这500只成分股构成了中证500指数。这种“掐头去尾选中间”的编制方法,使中证500指数完美覆盖了沪深300指数与小盘股指数之间的空白,成为了衡量中盘股表现的权威标尺,以及观察中等市值公司表现的重要“窗口”。

中证A500指数诞生于2024年9月23日,是一个公布刚满一岁的指数,中证A500采用的是行业均衡选样法,涵盖工业、金融、信息技术、原材料等多种行业,因此被市场誉为中国版的“标普500”。 

具体来说,中证A500不再简单依赖市值排名这一单一标准,而是采用多因子综合考量的选拔机制:

1. 市值:总市值排名前1500;

2. 流动性:剔除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后10%的“冷门股”;

3. ESG评级:通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个维度,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排除ESG评级结果在C级及以下的,以降低发生重大负面风险事件的概率;

4. 互联互通:只选择沪股通或深股通范围内的证券,既要受到国际认可,又兼顾外资布局便利性,可投资性更强;

5. 行业代表性:优先选取流通市值大或总市值排名靠前的“龙头”证券;

6. 行业均衡性:确保所选证券能够反映全市场。

从两者的十大权重股上,也能发现二者的差别(如果对具体成分股名单感兴趣,可前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https://www.csindex.com.cn/#/查询):

中证500指数10大权重股,多为信息技术、通信服务等行业的股票,且前10大成份股合计权重仅为7.59%,成份股的分散程度相对更高:

中证500指数前10大权重股

中证A500指数前10大权重股,不仅行业分布更加广泛,且几乎都是我们熟悉的行业巨头,前10大成份股合计权重接近20%:

中证A500指数前10大权重股

因此,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中证500ETF和中证A500ETF虽然看似只差一个字母“A”,但追踪的指数并不相同,只能说两ETF会有部分股票重合。

不一样的“市值战队配置”

由于筛选方式的不同,中证500指数与中证A500指数的市值分布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市值主要分布在100亿~299亿元,所以被称为中盘股代表;相比之下,中证A500就显得有些“巨无霸”了,成份股市值主要分布在1000亿元以上和200亿~299亿元两个区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是由于中证A500的选拔标准并非“大就是好”,而更看重行业的均衡性,因此市值的范围分布也较广。

谁才是你的“菜”?

看到这里,相信你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来了:说了这么多两者的区别,到底中证500ETF和中证A500ETF哪个更好呢?

别看中证500指数是市场老将,但过去10年里它的表现可能让“定存党”都笑出声——其10年年化收益率连银行定期存款都没跑赢。更扎心的是,中证500指数的波动幅度堪比过山车,涨起来刺激,跌起来也毫不含糊,投资体验只能说是“跌宕起伏”。

相比之下,去年刚“出道”的中证A500指数展现出了相对更高的收益率,在风险等级上与中证500风险比较接近。

从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看,宽基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普遍不高,而风险却非常大,投资者的体验并不佳。要想让指数基金真正成为投资者的投资工具,还需要市场走出慢牛行情。在暴涨暴跌的行情中,投资宽基指数基金也是徒劳的。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