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角探秘绿色能源创新“密码”


(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京能集团2025年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京能科技园区拉开帷幕。作为本次首都国企开放日20条精品线路之一,京能科技“风光荷储充”低碳园区迎来了60余名首都市民与企业职工,通过实景参观、技术讲解与互动体验,开启了一场科技感十足、富有新意的绿色能源探索之旅。

作为本次开放活动的首站,能源创新实验室以“实证+互动”为特色,将光伏、储能、微电网等前沿技术融入日常场景,让绿色能源的应用变得直观可感。

在这里,科技与生活走得更近。钙钛矿光伏发电技术与仿石材组件相融合,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光伏步道,让行走有了实实在在的动力。光伏座椅内部巧妙集成储能电池,座椅表面配备手机无线充电器,“充放一体”,让能源随处可达。光伏公交亭发电系统搭配柔性晶硅光伏组件,驱动着LED灯、摄像头、广告屏和无线充电器,让“等待不单只有等待”。

在这里,“有趣”也是设计的目标。水面彩色悬浮光伏采用全彩微涂层技术,绿电驱动的音乐喷泉与旋律共舞、与灯光同步,探索分布式光伏与园区景观融合应用新方式。喷泉水池旁边,两台“脚踏自行车”颇为惹眼,通过踩踏产生电流驱动水池内设小水泵,随着踩踏频率,水柱忽高忽低,不失为一个运动放松打卡地。

在这里,见证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微电网验证单元是微电网协同控制技术验证区,这也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需品。京能科技园区安装的全部光伏、储能、充电桩以及用能设备统一安装于一个380V交流微电网,验证各种微电网控制技术,同步实现本地光伏绿电最大化利用。微电网用不完的绿电还可以送入办公楼消耗,可满足办公楼大约40%的电力需求。

“这里不仅是光伏组件的‘试炼场’,更是技术实证的重要平台。”京能科技科创中心工程师沈永兵向参观者介绍。这些充满科技感和体验感的设施,共同构建出一个生动立体的空间,大家兴致勃勃地观察各项创新技术,体验踩踏发电自行车与光伏步道的动能回收过程,绿色能源在这里真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以前对新能源技术一知半解,总觉得距离很远,很多概念也没听说过。这次来京能科技园区,一边听讲解一边看展示,心里的疑问都解开了,终于明白这些技术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真是长见识了。”活动尾声,市民王阿姨对这次科普之旅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马超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