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全国首批65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名单,贵阳经开区申报的航空航天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贵州唯一一家入选。
“此次入选,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贵阳经开区知识产权工作和产业基础的高度认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全国首批’的头衔能提升运营中心在行业内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合作,助力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另一方面,运营中心的入选,实现了贵州省国家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零’的突破,将有力支撑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重点工作任务,更好地赋能产业升级,服务带动航空航天装备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分局副局长戎永骧说。
在功能和作用方面,运营中心将聚焦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提供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池建设、专利成果转化及应用的全链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提供产学研协同服务,联动高校及科研机构,盘活存量专利资源,为企业精准匹配技术成果;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引入投融资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开展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建立“知识产权+品牌战略”双轮驱动机制,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和知名商标,并依托维权援助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侵权排查、纠纷调解等服务。
运营中心建设周期为2025年至2027年。贵阳经开区将积极建立健全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加快建好用好这一国家级平台,力争三年内推动实现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含开放许可)、作价入股及投融资项目60项以上,实现质押融资2000万元以上,促成对接项目10项以上,推动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高价值专利申请200件以上,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200家以上,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3件以上,打造商标品牌2件以上。
此外,运营中心将重点推动两类服务场景落地。一类是高价值专利培育与产业化,贵阳经开区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政企联动,围绕关键零部件与系统技术,开展定向高价值专利布局和专利池构建,推动专利技术作价入股或开放许可,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类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赋能,针对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用不好”“转不动”等痛点,运营中心将通过“知识产权+品牌战略”双轮驱动机制,精准匹配专利技术,提供质押融资、品牌培育等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总体竞争力。
贵阳经开区是全省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重要聚集区,集聚了以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航发部分在筑央企为代表的航空航天装备企业,以及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了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在建设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贵阳经开区累计有效专利5278件,每一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3.6件,超过全国平均值18.3件;获得中国专利奖2项、贵州省专利奖9项。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贵阳一单位获评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