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要从共同的过去走向共同的未来”


(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李 筱

  江岷钦是中国台湾地区时事评论员、台湾世新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常受到台湾岛内媒体邀请,在政论节目中发表评论。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曾担任王金平竞选阵营的发言人。本次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对江岷钦进行了专访。

  记 者:参加本次论坛有什么感受?

  江岷钦: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一个分裂的房子不能站立,两岸要从共同的过去走向共同的未来。唯有建立起两岸生命共同体,才能够在诡谲多变的世界环境中屹立不倒、行稳致远。所以任何想要分裂国家、让两岸越走越远的行为,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在两岸融合方面,除了文化融合,我们也要经济融合,让双方的优势能够互补。本次论坛展现了两岸未来更多的合作产业和潜能。两岸融合要从文化融合、产业融合、经济融合等浅水区先走。未来必然会碰到深水区,但如果这些浅水区的问题都解决了,大家有了更多的共识,那么深水区的问题,最后也一定是水到渠成。

  记 者: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在不断收紧两岸高校之间的交流,对于这种做法您有何看法?

  江岷钦:以《没出息》这首歌为例,它的点阅率已经超过台湾人口的1/3,所以应该怎么打压?民进党当局希望阻碍两岸高校的往来,就是因为害怕资讯透明会戳穿他们的谎言。

  我认为,民进党对两岸高校的阻隔对年轻人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台湾民众对大陆愈发好奇。越禁止两岸越需要交流,两岸青年越想要突破障碍,发现更多的可能。

  记 者:活动上,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大陆的经济发展正在转型升级。您觉得跟过去相比台商还有哪些优势?

  江岷钦:台商早期的优势是初级的制造业跟初级的服务业。初级的产业,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陆确实能够产生一定启发作用。但初级的另一层意义就是门槛低,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台商正开始面临不转型就会被淘汰的问题。

  我认为,台商的优势在于对产业有更高的敏锐度。比如在台湾,对于60岁以上的银发族,他们的服务除了长期照护以外,还包括衣食住行、娱乐以及养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和文艺活动。台商只有不断转型升级,才能在竞争中找到出路。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