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假期限定”为“四季长青”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变“假期限定”为“四季长青”

假日一向是观察经济活力的窗口。“十一”假期,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拼接出一幅热力升腾的图景。

流动的中国,彰显勃勃生机。各个景区游人如织,大街小巷人气兴旺。长假第一天,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共起降航班1836架次,运送旅客29.1万人次,其中当天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近2万人次。

人来得了,更要留得住。假日的休闲需求,叠加多元人群的不同兴趣,更催热别样消费场景。

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在全市设置6个分会场,推出十大特色活动,涵盖消费场景与产业合作等多个维度,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重新定义城市文旅体验。既有历史文化传承,也有高科技创新和高概念创造……一幕幕场景里,文化的表现形式或有不同,内在力量却深沉而厚重,多彩而灵动。

有“高精尖”的体验,亦有亲近自然的享受。融合了田园市集、音乐盛宴、游戏互动与直播带货的“村糖会”持续掀起热潮,成为假期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期间,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两岸美食工坊、微醺码头、小丑巡游、灯谜活动、水上运动体验……一个个可吃可玩可参与的配套活动轮番上演,体育“盛宴”,得到了更具象化的体现。

突出重点品类、节庆时令、特色民俗……在成都各地,特色活动接连展开;新品首展、川剧非遗、潮流市集……围绕文商旅体等多个领域,创造属于成都的生活美学,已成为着力激发消费潜能的重要抓手。

假日经济持续绽放,恰是经济活力的展现,更映射着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好,消费就是有源之水;消费好,经济循环就更加畅通。一个个促消费“硬招”背后,体现的正是成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决心,也是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发的潜力。

让流量变“留量”,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保持消费市场的火热劲头,抓住节日经济着力点,变“假期限定”为“四季长青”。人流涌动、商流畅通、消费旺盛带来的烟火气,就是城市的动力、发展的底气。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马玉宝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