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何勇海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款香烟造型的棒棒糖正悄然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记者走访多所小学,发现不少学校附近的超市在公开售卖这款香烟造型棒棒糖,一些互联网电商平台也在公开售卖。商家介绍时多标注“学生趣味搞怪休闲零食”“趣味校园整蛊糖果”等标签。
据报道,其包装盒类似于烟盒,盒面印有一只夹着香烟的手,上方写着“是糖不是烟”;打开包装后可见,这款高度模仿卷烟的糖果制品,不仅棒体被做成香烟造型,还设计了“过滤嘴”,底部做成香烟点燃后的样子。
“吸烟有害健康”是全球公认的公共卫生常识。对于仿烟棒棒糖在小学生中流行,不少家长和老师充满担忧:“这种棒棒糖做得跟香烟一样,不是在诱导孩子吸烟吗?”“仿烟棒棒糖将吸烟这个有害行为,与吃糖这种愉快体验联系起来,淡化了吸烟的危害性,削弱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警惕心理。”
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弱但模仿能力强。现实中已有媒体报道,部分小学生手持仿烟棒棒糖模仿成人“吞云吐雾”的姿态,更有甚者因此对烟草产生好奇,偷偷购买香烟或电子烟尝试。这种将有害行为与愉快体验强行关联的设计,会严重淡化未成年人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削弱其自我保护意识。
仿烟棒棒糖并非孤例,此类产品往往以 “创新”“趣味”为幌子,降低未成年人对烟草危害的警惕性。早在几年前,市场上就曾出现过“香烟口香糖”,将白色糖果的一端做成橙色过滤嘴形状,与如今的仿烟棒棒糖如出一辙。还有一种“调味电子烟”产品,外形是奶茶杯、可乐罐、口香糖,看似是常见零食,实则为雾化器产品,后来还衍生出机器猫、像素小老虎、小熊等造型,以增强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有相关领域专家发出警告,未成年人接触这类产品后,极易从好奇尝试转向传统卷烟。
仿烟棒棒糖的流行绝非小事,而是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让未成年人远离仿烟棒棒糖等商品,学校应组织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详细讲解这类商品的潜在危害,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抵制不良商品,培养健康消费习惯;同时,要告知家长仿香烟类产品容易模糊孩子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更可能诱发孩子对烟草的好奇心,成为吸烟“启蒙”;家长则要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坚决不给孩子购买此类不良商品;监管部门要对未成年人食品市场的新动向、新产品早监管、早规范,使商家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多管齐下、久久为功,监管部门筑牢法律防线,学校压实教育责任,家长尽到监护义务,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