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机组(无人机照片)。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

海南岛附近的普盛海洋半潜式养殖旅游平台“龙栖湾公主号”。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孕育生命的摇篮、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海洋产业兴旺 托举出经济新空间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传来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海船新承接订单量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邮轮旅游强劲复苏,东南沿海城市、山东半岛等地客流量增长明显;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多领域海工装备产品取得新突破……海上的风吹亮陆地的灯、优质海产品摆上餐桌,海洋产业欣欣向荣,托举出一片蔚蓝色的经济新空间。
什么是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是从海里来、到海里去,为海洋发展等一系列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
听起来陌生的海洋经济其实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比如,汽车加的油气可能来自深海油田,手机充的电可能来自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紧缺压力,深海算力夯实数字底座,深海机器人完成通路搭建,海洋成为一二三产业协同、深度融合的试验场。当前,很多国家都把未来发展重点转向蓝色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全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对外经贸合作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
“科技兴海”助力 蓝色资源转化发展动能
从“靠海吃海”到“科技兴海”。随着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进步,海洋传统产业数智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海洋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突破,近年来,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投运,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中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向海向新,借助科技创新,让蓝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海洋科技创新不断:首个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等陆续面世,一大批智能装备打造智慧渔业、重塑耕海牧渔;深海微生物科研成果涌现,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近30%,“蓝色药库”开发进展显著;“北东南,浅海+深远海”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体系加快建设,支撑涉海企业技术研发、测试试验、产品孵化、检验检测,打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国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余公里岛屿岸线蜿蜒绵亘,1.1万多个海岛星罗棋布……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全球治理的重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不断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分享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经验。
乘风起,共潮生。海洋经济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报道
图片据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