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康福柱文/摄
仓禀实,天下安。冰城黑土地上秋收金黄还未褪尽,又一季耕耘已在蓄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为端牢“中国饭碗”持续注入冰城力量。
初冬时节,五常市安家镇民主村的田地里热潮涌动,挖掘机长臂挥舞,施工人员协同作业,一节节预制水渠槽按照规划线路延展铺设……施工现场与不远处已投用的高标准农田共同勾勒出集中连片、路相通、渠相连的新图景。
五常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班负责人靳兴辉介绍,正在建设的这片高标准农田共有3000亩,全部是水田。从10月20日进场以来,每天人机协同作业,快速推进。“这些大格田每格约7000平方米,旱能灌、涝能排,抗灾能力更强,机械化水平更高,为粮食稳产增产又加了一道保障。”靳兴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五常市卫国乡卫国村“互助”合作社负责人李学有着深切的体会。他说,“互助”合作社种植了2150亩水稻,几年前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他算了一笔账:“以前的小田埂都变成了良田,增加了不少种植面积。大型机械能直接开进地里,插秧、收割效率翻倍,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产量上去了,成本下来了,这一升一降之间,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五常大米是龙江农业的金字招牌,其卓越品质根植于这片沃土,守护好这片土地是责任更是义务。近年来,五常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粮食产能、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34.88万亩,占五常市现有耕地面积的的52.9%,超过半数的良田完成了“升级换代”。“今秋明春,我们还将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8万余亩将在上大冻前完成。”靳兴辉说。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是“大国粮仓”的根基,是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托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稻乡五常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将以更加丰硕的果实,回报这片土地的耕耘者和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