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姚克礼夫妇在巡林路上休息。陈庆军 摄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立冬刚过,气温骤降。清晨,位于黔北武陵山脉的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大堡山国有林区笼罩在一片浓雾中。
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林场上,护林站的一栋老旧水泥平房是护林员姚克礼夫妇20多年的家。
天还未亮,屋内略显昏暗。烧水、添煤、煮油茶……姚克礼的妻子张柳妮开始忙碌起来。
一碗油茶下肚,提神醒脑,再吃上一个玉米或几块黏米粑,夫妻俩完成简单的一餐。姚克礼换好迷彩服棉大衣,带上镰刀和保温水壶,准备出门开展秋冬季森林防火宣传。
“父亲把树看得比命还重,我从小看着这片树林长大的,一定要守好。”49岁的姚克礼说。
这样的巡林守护,姚克礼夫妻坚持了二十几年。
大堡山国有林区共涉及道真自治县洛龙、阳溪、忠信、河口四个乡镇,总面积3.7万亩。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堡山曾是一片荒山秃岭,当时还在外地工作的姚思学因和妻儿长期异地,主动申请了返乡工作。机缘巧合下,成为林区的护林队队长。
“什么护林队长呀,来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没想到条件那么差,荒山野岭的,不通水电,只有几间破旧的石头房子。”今年已经83岁的姚思学回忆当初刚上山时的场景。
1983年,妻子带着孩子举家搬到了大堡山,和姚思学团圆。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姚思学开始了长达几十年艰苦的植树造林、巡山护林之路。
2003年,姚思学退休,但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大堡山的那片林,“别人守,我都不放心。”
从3岁起就跟着父亲巡林的姚克礼和大山一起成长,目睹父亲穿坏了一双双解放鞋,用钝了一把把柴刀。
在父亲的劝导下,原本计划继续在外省打工赚钱的姚克礼夫妇回到家乡,接下守护大堡山的“接力棒”。
然而,护林员工资微薄,同时需要养育两个孩子,夫妇俩感受到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姚克礼坦言,自己也想过放弃,毕竟,谁不想家人过好日子?但看着那些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树木,又让他心生不舍。父亲也安慰姚克礼夫妇俩说,“只要勤快,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为了节省开支和改善生活,夫妇俩种了一小片菜地,还养了鸡和羊。
2017年,一条通组路通到山上。2018年,随着贵州避暑观光旅游的兴起,大堡山国有林区吸引大量周边避暑的游客游玩。
近几年,道真自治县发挥毗邻重庆市的地理优势,全力打造“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年均接待重庆游客数百万人次,成为重庆“避暑后花园”。姚克礼夫妇也将林下蜂蜜、林下鸡等作为特色推销给外地游客,颇受欢迎,日子越过越滋润。
今年,当地林业部门积极争取,在大堡山国有林区一定范围内开发森林康养项目,通过打造森林浴场、完善公共厕所、路灯等,进一步推动国有林场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
不仅如此,在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林木砍伐、补种期间,大量林区村民在姚克礼的组织下,通过临时务工实现增收。
“我们守护了大山,大山也回馈了我们。”姚克礼笑着说,看着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真觉得父亲的话没错。
从姚思学到姚克礼,再到后来加入的护林员们,45年的守护,大堡山国有林区零火灾、零盗伐,面积从1万亩左右增长至3.7万亩。
这些年,父子俩先后获县级林业先进工作者、省级绿色家庭、省级优秀护林员等荣誉。今年,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发布“最美家庭”,姚克礼家庭成为贵州唯一入选的荣誉家庭。“这些不仅是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姚克礼说,一定会珍惜并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