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长以蜂为媒共酿增收蜜


技术人员与蜂农交流蜜蜂养殖管护技巧。 王璐璐摄
技术人员与蜂农交流蜜蜂养殖管护技巧。 王璐璐摄技术人员与蜂农交流蜜蜂养殖管护技巧。 王璐璐摄

  本报记者 颉亚珍

  长治日报记者 李盼

  在连绵起伏的太行山深处,一项由京长对口合作催生的林蜂养殖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甜蜜希望。

  走进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石泉村标准化蜂场,山林茂密,花香扑鼻,蜂箱错落,蜂群飞舞。蜂农戴着面罩,手持工具,熟练地打开一个个蜂箱,仔细察看蜂群繁殖和采蜜情况。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漫山遍野的野花、树木构成天然的优质蜜源地。过去,由于养蜂技术落后、缺乏产业规划,当地养蜂业一直处于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的状态。京长对口合作政策落地后,“中国蜜蜂之乡”北京市密云区送来了先进的养蜂技术和成熟的产业发展经验,壶关县就此拉开规模化养蜂的序幕。

  “以前靠传统方式养殖,产蜜量低,品质不稳定。自从县里和北京合作搞林蜂养殖,学会了新的养蜂技术,产蜜量大幅提升。今年头茬蜂蜜刚采收完就被预订了一大半。”蜂农郭玉年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凭借优越的山林资源,该县被确定为林蜂养殖重点发展区域。乘着京长对口合作的东风,壶关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奔赴北京市密云区。踏入密云蜂场,现代化养蜂设施和科学规范养殖流程让考察团成员大开眼界。从四季不同的蜂群管理,到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再到标准化的蜂蜜采收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且细致的操作标准。带着满满收获,考察团回到壶关,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规划林蜂养殖发展蓝图。

  壶关县出台了一系列养蜂专项奖补政策。在资金方面,积极争取京长对口合作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为蜂农提供启动资金和设备购置补贴,解决蜂农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同时,在全县9个乡镇规划建设15个标准化蜂场,盘活山庄闲置土地,让蜂农有稳定的养殖场地。此外,制定技术服务保障措施,邀请密云区养蜂专家定期到壶关县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从蜂群管理、病虫害防治到蜂蜜采收、储存等各环节,手把手教蜂农掌握科学养蜂技术。截至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4次,培训养殖人员达200余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黄山乡东峰村村民张建军就是受益者之一。过去,追着花期四处奔波的养蜂生活让他疲惫不堪,还难以照顾家庭;如今,依托京长对口合作带来的定点养蜂技术,他安心在家乡山林建起蜂场。“以前养蜂瞎摸索,现在有政府支持、专家指导,还有银行的‘农担贷’帮忙解决资金难题,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张建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技术引进到标准建设,从资金扶持到市场开拓,壶关县与密云区以蜂为媒,将对口合作的“红利”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截至目前,壶关县已从密云区引进种蜂3256群,20余户蜂农受益,这场“甜蜜协作”,正书写着京长对口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

  壶关县林业局局长宋波表示,壶关县与密云区将在蜂产品深加工、特色蜂种培育等方面持续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为更多农户酿出增收致富的“甜日子”,让壶关的蜂蜜走向更广阔市场。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