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也是我国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十四五”以来,沈阳市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探索从政策试点加快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在这一战略导向下,沈阳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多项实质性进展逐步显现。
智慧路网+数据标注
助力车辆“越来越聪明”
日前,基于金杯海狮王EV平台开发的无人驾驶车辆在沈阳正式亮相。安全员与技术人员每天都在特定开放路段进行路面测试,不断优化系统表现。负责测试的工程师武秋迪向记者介绍,该车辆能够智能识别道路红绿灯,自动避让停止车辆,具备安全跟车距离控制与限速功能,确保行驶过程平稳可靠。
这些智能驾驶能力的实现不仅源于车辆自身的精准感知,也离不开外部智慧化基础设施的支撑。目前,大东区已建成并连片拓展了130公里的智慧路网,获得了车联网专用的频率许可。据悉,该区域内的测试总里程已累计超过116万公里,为智能网联技术验证与应用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路网的智能化只是基础,如何让车辆真正“看”懂道路、理解环境,还需要数据层面的深度赋能。
在辽宁宏图创展测绘勘察有限公司,数据标注员正对车道线、交通标志、车辆行人等要素进行精细标注,通过严格质检确保数据准确率超过99%,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认知基础。公司董事长刘莉萍表示,企业自建了多项数据标注平台与算力大模型,持续提升车辆的感知与决策能力,推动其“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自动化”。
产业链集聚效应显现
智慧工厂落地多类应用
事实上,随着数据、路网、车辆等关键要素不断完善,沈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点状突破走向系统布局。
2020年,沈阳市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建设,并于去年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目前,智慧路网建设已从大东延伸至浑南、铁西、沈北等区域,产业链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吸引了东软睿驰、美行科技等40余家相关企业,覆盖感知、芯片等关键领域。记者从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沈阳市已成立四级平台运营公司,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强化“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推进机制,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发展方向,为技术革新提供有力支撑。
,车能“看”懂路,城能“联”起来)
产业生态的成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网联技术从测试场走向应用场,在真实场景中创造价值。
随着智慧工厂建设推进,无人驾驶场景正在沈阳市持续拓展。无人清扫车、无人物流配送车、无人售卖车等示范运营项目逐渐在智慧工厂推广落地。负责沈阳项目的北京九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马昌介绍,不少工业企业通过无人牵引车实现场内物流配送,满足现场物料转运需求,配合管理人员远程调度与监控,这将有效推动智能化工厂升级。
北方五城协同共建
职教合作同步推进
沈阳的实践,不仅是本地产业的升级,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大范围内构建统一标准、共享数据,成为北方地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目前,辽宁省正在构建从单车智能到路网协同,从政策护航到跨区域共建的新发展模式。
前不久,北京、沈阳、长春、济南、五地启动北方地区“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群协同共建,这标志着跨区域产业协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根据协议,五地将重点在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场景落地三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打破区域壁垒,推动智能网联技术在京津冀、东北、黄河流域规模化应用,为沈阳市融入全国产业大局搭建关键平台。当天,哈啰智驾东北总部、车路云生态智擎等22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合作项目也同步签约,为沈阳智能网联车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生态支撑。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