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①

②

③

悬羊岭的秋色。
藏在树荫里的巨石。□文\摄 金恒宝 岳晓春
悬羊岭,满山奇形怪状的石头。五花山的色彩缤纷还没有完全谢幕,我们来到悬羊岭,欣赏到了悬羊岭的另一景观:奇石。在悬羊岭景区,各种奇石赏不完,阅不尽。位于通河县的清河林业局旅游局长刘翔宇说:“2018年,悬羊岭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森林养生基地,是清河的主要景区之一。旅游局要珍惜景区特色,保护景区特色,发挥景区特色,让景区人人皆知。”
我们在林区的大街小巷,随意咨询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探寻悬羊岭的来龙去脉,结果是众口一词的解答。在很久以前,悬羊岭周围荒无人烟,山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山羊。一来二去,有凶猛的大型野兽追捕山羊充饥,山羊逐渐减少了。有一回一只猛兽追赶一只山羊,山羊灵机一动往山顶跑,猛兽紧追不放,山羊逃到山顶近乎垂直的陡峭石壁,悬在那里,猛兽无可奈何,只好望“羊”兴叹。大家不习惯叫那个“壁”字,约定俗成就管这座山叫“悬羊岭”。
进入悬羊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莽莽苍苍的红松林,这片红松林蔚为壮观,令人肃然起敬。原来,这松林叫“知青林”,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上山下乡时和知青们一起栽下的。几十年过去了,这片造福子孙后代的“知青林”,是青年人留在悬羊岭的永恒作品,是青春的见证。青春不老,松林长青。敬一丹曾好几次回来看望这片红松林,勾起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
我们观赏许久“知青林”,才依依不舍向山上攀登。各种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入心入耳,撩人情思,既有画面感,又有诗情跳跃。大山不语四季景,奇石无处不入眼。在大山的怀抱里,我们慢慢向上走,边走边欣赏。一步一景。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满眼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千姿百态。有的石头孤零零的,似在沉思;有的两块石头相依相偎,像一对亲密的情侣在窃窃私语;有的石头挤挤挨挨,如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嬉戏;还有的石头层层叠叠,或整齐或参差叠加在一起,仿佛是一面高耸入云的城墙牢不可破,真是巧夺天工。景区的奇石琳琅满目,树木品种齐全,并且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看不到一星半点的人工迹象,此乃一绝。费尔巴哈曾经说过:“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我们赏石、赏树、赏景,弯弯绕绕向上攀登。一弯,就有奇石出现;一绕,就有壮丽景观。山石有威严的,也有诙谐的;有憨实厚重的,也有小巧玲珑的;有大智若愚的,也有活泼乖巧的……这里是奇石大观,石头的海洋,石头的世界。大山赋予石头灵气,石头赋予了大山壮观丰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些石头天造地设,妙趣横生,如同一件件天然的艺术品。岁月的磨砺,让石头愈发显得古朴而耐赏。在悬羊岭读石赏石,其乐无穷;赏石读石,乐莫乐兮。山上随处可见奇石。有的硕大无朋,有的小如斗、如拳、如卵,各有自己的形体面目。我们慢悠悠登山,说是登山不如说是读石。读石,便读出了情味韵味,读出了趣味品味,只可惜读不完,只好撷取几个片段。
无意之中,一块高大的巨石矗立在面前,乍一看令人敬畏,再仔细一看,恰似一个活脱脱的石人。这尊石人具有宽宽阔阔的躯体,敦敦实实的块头,仿佛散发出大思想、、大情感。石人思而不语,默默无言,这种沉静恰恰是大音希声。我们隐约领悟到神奇的力量,语言难以表达。
又攀登一会儿,山道旁有一处平坦地带,一块孤独的卧石,像一只似睡非睡的卧虎,正在积蓄力量。这块石头不大不小,不圆不方,石面布有斑点,还有粗粗细细,疏疏密密的细纹,纵横交错。周围没有草木,也没有松鼠之类的小动物穿行。兴许这石头具有灵性,其它动物不敢靠近山中王。卧虎,威震四方,卧虎的潜能也同样是巨大的。这尊卧虎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动物形象,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奋斗,勇于面对挑战并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快到山顶了,一棵老松树形单影只,皮似龙鳞,干如铁铸,歪斜着兀自独立,根部扎在石缝间,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旁边有两块石头,像立起的两块大石板,高高翘起,大小一致,薄厚相当,相互对称,呈现出倒“八”字,看上去有如蝴蝶的双翅。我们好奇地指着两块石头问导游:“那太像蝴蝶的一双翅膀了。”导游忍不住笑着答:“你们真有眼力呀,这就是叫了很多年的蝴蝶石。”我们顺口惊讶赞叹:“蝴蝶石?名副‘奇石’啊!”在蓝天白云下,悠悠静立,顺理成章联想到庄周梦蝶,有一种似梦非梦的幻觉。石头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石头?这个哲学问题说不清楚,转念又一想,若能说清楚,或许就没有意义了。
不知不觉来到山顶,驻足停留细赏“悬羊壁”,那只悬挂的石羊,不正是智慧的化身吗?悬羊岭,令人敬而仰之。
①②③悬羊岭满山的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