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张叶叶
市工商联所属商会2025年度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满意度测评会于近日举行,800多名会员企业负责人以现场不记名形式,对各区(市、县)、国家级开发区、市政府服务民营经济的部门打分。此举是自2022年以来的年度惯例,以企业视角破解营商环境堵点,能为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拿出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满意度测评”的可贵之处在于,将评价权真正交到服务对象手中,形成常态化压力传导,有利于倒逼各级各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真正为企业家解决困难问题,不断推动贵阳贵安营商环境优化。
以企业视角破解营商环境堵点,应营造“敢评”的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劣,最终要靠市场主体感受和经济发展成效来检验。企业作为政策落地的承受者和政务服务的体验者,其感受是衡量营商环境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标尺。贵阳贵安在测评中采用现场不记名形式,既守住了企业话语权,也让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唯有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让其确信评价不会产生隐性成本,手中的打分权才会承载真实诉求,采集到的数据才能客观反映营商环境的真实水平。
让更多民营企业的期盼得到落实,应打通“真改”的“最后一公里”。“满意度测评”的价值在于以评促改、以评提效。测评形成的分析报告,如同为各部门提供的“履职体检报告”,长短板清晰可见。若测评结束后,高分者固步自封、低分者无动于衷,测评只会沦为徒增负担的形式主义。这就需要构建“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整改闭环,推动各部门及时找方法、补短板、强措施,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评价带来的实际变化,进而促成“愿意评、放心说”的良性互动。
让真话有处说、问题有人管、整改有实效,“满意度测评”才能真正发挥“晴雨表”“风向标”作用。让企业敢言、政府善听、有评必改,民营企业的声音便会成为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催化剂”。如此,方能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安心扎根、放手发展。
(《以企业视角 破解营商环境堵点》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