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创投俱乐部投出“摇钱树”


(来源:新华日报)

□ 三番 吕华 周茜 徐璐

“王教授,刚才路演的项目,汤臣亚克力有限公司非常感兴趣……”“杭教授,这个项目我们赢胜节能可以合作……”近日,江苏首家县域创投俱乐部在泰兴揭牌成立,活动现场两家龙头企业负责人追着项目团队谈合作。

秉持“政府搭台、专业把关、企业自主”理念,该俱乐部兼具资源嫁接、资本激活双重功能,更在赋能民营经济、驱动科技创新上形成“叠加效应”。目前已有30多家民营企业加盟,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每年可孵化近20个科创项目,覆盖数十亿元市场规模,既推动区域资本流向价值内生循环系统,更加速科创成果孵化落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是我们成立创投俱乐部的核心遵循。”泰兴市市长牛世杰表示,俱乐部旨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撬动更多的民营资本流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领域,让更多的科创项目从“纸面”走进“车间”,把泰兴打造成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合作共赢的“新高地”。

互联互通,让技术“活”起来

走进夏禾科技,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紧盯屏幕,智能化机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进料、精工、升华的作业程序。总经理刘仁茂介绍,当初董事长夏传军博士手持“OLED”新技术调研,合伙人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邀请泰丰负责人张正西商议,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夏禾。“商谈在院士办公室进行,张正西老爷子没有见到创始人夏博士,现场也没有PPT,估计张老根本不知OLED为何物。仅一杯茶工夫,他就作出5000万元投资决定,唯一要求夏禾落地泰兴。如今我们的OLED不仅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而且打破了国际垄断,今年以来,已实现销售4亿元。随着下游商家8.6代线开建,OLED材料需求进入强劲增长期,老爷子‘商’出了一个‘聚宝盆’。”刘仁茂说。

在发展实践中,产业、科技“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常见痛点。“作为龙头企业,我们想盘活更多资本开展科技创新,但好项目堪比大海捞针,特别前期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对市场、技术、财务风险评估不足,导致项目运营未达预期。”泰隆集团总经理殷爱国在调研中反映。

“夏禾的成功,是‘互联互通’的生动案例,给了我们启发;泰隆的困惑,是市场调研的有力证据,催促我们进步。于是俱乐部应运而生,以企业池、项目池、资金池‘三池’为核心,采用虚拟出资模式,打造企业间协同、政企间联动、产学研融合的科创共同体。”泰兴市科技局副局长戴鹏说。

据介绍,俱乐部已招募30多家会员单位,每季度以科技沙龙的形式发布4到6个优质科创项目,全年接近30个,全部投产市场规模将达数十亿元。

互帮互促,让项目“动”起来

10月中旬的一天,在俱乐部会员单位公司会客厅,围绕“退役锂离子电池材料再生技术”各方开展探讨。格林美研究院院长叶晗晨说:“这个项目在泰兴很难实现产业化,如果园区引进我们建议慎重……”“这些意见很专业、很中肯,我们将认真研究。”园区负责人刘增富说。

据了解,创投俱乐部成立以来,泰兴市构建起“互联互通、互帮互促”良好格局,会员企业充分发挥细分产业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园区招商人员提供专业项目尽调;园区工作人员发挥政府大管家的职能作用,为辖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俱乐部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泰兴不仅搭建企业与园区的沟通桥梁,还同步引入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协同补位,为优质科创项目落地泰兴注入强劲资本动能。

为什么加入俱乐部?江苏平仲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拿着俱乐部实施方案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助力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以国资平台参与省产研院发起的未来产业天使基金,同时致力于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形成“产业+资本+政策”良性循环。目前,俱乐部吸纳泰州市战新基金、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泰兴市双创引导基金、各园区产业基金和国企资金以及有意向的社会资本进行协同补位支持。同时,会员企业可视需求申请国有平台不超过投资总额30%的比例跟投。

互连互接,让产业“链”起来

一年落户“20+”个高质量科创项目!对于缺少高校院所的“科创洼地”县域来说,无疑是逆袭上扬、攀高逐新。

年产60万吨、投资30亿元的“链主”企业顶峰油脂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以植物基棕榈油为核心原料,提炼高端化工新材料,提炼后的废渣,同样具有高附加值,但因技术“瓶颈”,再利用一度出现“卡壳”。一次偶然机会,泰兴市一位领导获悉福建农林大学邱仁辉教授的研究方向为棕榈油高效转化,诚恳邀请其团队前往泰兴创业创新。去年年中,邱仁辉教授亲自挂帅的维吉特新材料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正式落地。经过一年发展,维吉特实现了棕榈油副产品的高附加值应用,补齐了国内棕榈油脂化工发展的“短板”。与此同时,江苏省产研院看中该项目的链式效益,以“拨投结合”的方式主动跟投,投资总额达2100万元。

“泰兴市创投俱乐部的‘三池’联动,与我院推动‘资本—技术—产业’协同的目标不谋而合,将成为我们在泰兴整合民营资本、加速技术转化的重要依托。”江苏省产研院副院长郜军称。据悉,泰兴是泰州地区首家与省市产研院建立战略合作的县市,先后出台“拨投结合管理办法”、设立科技攻关引导资金,真金白银助推项目落地,成功引进长三角医学先进技术创新中心、陶瓷所等重大载体平台;落户高精度光电位置传感器等3个重大创新项目,为区域科创生态迭代升级注入强劲势能。

近年来,泰兴市坚持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依托创新链打造产业链,互连互接,用“抓服务”“谋引进”的法宝,“创”出了项目“蓄水池”。在平台招商方面,去年落户的长三角医创中心,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衍生培育,累计引进科创项目23个,其中已完成企业注册16家,处于中试阶段项目7个;申请发明专利26件,举办省级学术会议2次,获批泰州市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磁悬浮VAD解决方案项目”获2025年“智创泰州”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在基金招商方面,引导各园区用好自有基金基础上,大力吸引外部资本投资优质项目。今年已成功推动泰州天使基金投资2个项目,投资金额均为1000万元;获济南鲁信济钢基金投资项目1个,投资金额4000万元。在政策招商方面,充分发挥“拨投结合”管理办法与科技攻关引导资金作用,积极对接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资源,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已实施“拨投结合”项目3个。

走进泰兴“三区三园”,可谓清一色的“链式经济”:船舶配套产业“园区供应”、树脂产业“隔墙供应”、化工产业“就地转化”、生物医药产业“循环经济”……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要串起产业链上诸多要素,并催生新动能、新模式。我们将聚力科创招商,打造平台效应,驱动链式发展,推动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赋能新质生产力!”泰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奚海燕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