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今天(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与幸福感”的主题将目光聚焦职场。据《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十一版数据,全球5.89亿成年糖尿病患者中,七成(约4.3亿)处于劳动年龄,中国以1.48亿患者占全球四分之一。当奶茶续命、久坐加班成为职场常态,血糖失衡正悄然侵蚀奋斗者的健康,而治疗困境更让职场糖友陷入“幸福困境”。
数据惊心
每8个职场人就有1个血糖异常
“职场人糖尿病发病率将近12.8%,老年人更是高达42.5%。”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高天舒教授在采访中抛出这样的数字,揭示了我国职场糖友的严峻现状。2024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1.48亿,其中49.7%未被诊断,约7350万职场人可能在不知情中带着“甜蜜负担”工作。
更令人忧心的是,职场糖友正面临“三重难”。用药不及时是首要问题。32岁的互联网运营官张女士坦言:“赶项目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更别说按时打胰岛素了,等忙完才发现血糖早就飙到13mmol/L。”饮食不健康则雪上加霜,外卖餐品平均升糖指数超65,公司聚餐的重油重盐也让糖友“望而却步”。而隐私与自尊问题更成“隐形伤口”,不少患者只能躲进厕所打胰岛素,“像做贼一样,生怕同事看见影响晋升”。
精神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3人经历过焦虑、抑郁,5名中有4人陷入“糖尿病倦怠”。“每天既要应对KPI,又要算着碳水摄入量,真的太累了。”某企业中层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千万职场糖友的心声。
环境之困
职场成“升糖陷阱”重灾区
“许多工作场所对员工而言是不健康的环境。”高天舒指出,缺乏运动机会、健康饮食选择匮乏、心理健康支持缺失,共同构筑了职场人的“代谢危机”。
久坐成了职场人的“标配”,一线城市白领日均久坐时长超8.5小时,仅有12%能保证每日30分钟运动。某广告公司员工王先生的一天极具代表性:早上坐地铁上班,白天伏案工作,晚上加班到深夜,“连喝水都要同事提醒,更别说起身活动了”。而公司食堂的油炸食品、便利店的含糖饮料、会议桌上的高糖糕点,更让“控糖”成了奢望。
更关键的是,职场对糖尿病的认知仍存在“盲区”。不少雇主将糖友视为“负担”,隐性歧视时有发生。“面试时被问‘身体状况是否影响工作’,确诊后明显感觉晋升机会变少了。”一名不愿具名的糖友透露,这种情况让他们不敢公开病情,陷入“独自抗糖”的恶性循环。
破局之路
从“自救”到“企业共治”的幸福行动
“改善职场糖尿病现状,不能只靠员工‘自救’,雇主必须主动作为。”高天舒提出了一套“职场抗糖方案”。
行动A 饮食革命需先行。高天舒建议企业设立“健康饮食橱窗”,标注食材热量、升糖指数,或者食堂增设轻食专区,“既满足糖友需求,又避免特殊化带来的尴尬”。同时呼吁外卖平台强制标注餐品营养信息,“让职场人点餐时能心中有数”。会议室备糖则成了“暖心细节”,“万一有人低血糖,能第一时间应急”。
行动B 运动干预要“见缝插针”。“单位可设定固定活动时间,比如午间15分钟太极、工间操,”高天舒说,更要鼓励碎片化运动,“走楼梯代替乘电梯,久坐后站立拉伸,这些小动作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部分企业已率先行动,在办公区设置跑步机、弹力带等器材,让员工“随时能动起来”。
行动C 隐私保护与科技赋能是关键。借鉴“母婴室”模式设立“健康关爱室”,为糖友提供用药、监测的独立空间;推广周制剂胰岛素、全闭环胰岛素泵等新科技,“一周打一次针、AI自动调血糖,大大降低了职场管理难度”。
“职场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是让患者在工作中也能拥有尊严与幸福感。”高天舒强调,当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关怀”,当社会消除对糖友的偏见,4.3亿职场糖友才能真正实现“工作与健康双赢”。
这个世界糖尿病日,让我们共同呼吁:给职场糖友多一份理解,给健康多一份守护。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彩丽
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