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民宿总量超3000家 规模位列全省第二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11月13日,2025年贵州民宿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贵州民宿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介绍了2023年至2025年贵州民宿产业发展情况。据统计,全省民宿经营主体总量约1.3万家,总量跻身全国第五位,与四川、云南、浙江、山东共同构成全国民宿产业第一梯队。其中,贵阳贵安民宿总量超3000家,规模位列全省第二。

《蓝皮书》显示,贵州民宿产业已初步构建起“政策引领、市场驱动、资源赋能”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万峰林、黄果树、荔波、梵净山、花溪等十个民宿集群。据省旅游民宿协会调研统计,去年,全省民宿产业年营业总收入突破70亿元,全省民宿共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平均每家民宿年营业收入58万元,人均消费约800元。在万峰林等重点集群区域,民宿收入已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成为推动乡村消费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民宿产业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逐步构建起系统化的“四梁八柱”政策支撑体系。2023年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贵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增民宿市场主体5000家、限额以上民宿企业150家、等级民宿600家,其中五星级30家、四星级90家,并围绕财政补贴、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支持举措。同年配套印发的《贵州省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进一步明确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获评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多部门协同出台系列地方标准,有效填补行业监管空白。在金融支持方面,贵州联合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专项信贷产品。依托“山地公园省”自然禀赋与多民族文化底蕴,贵州民宿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蓝皮书》“区域篇”中的《贵阳贵安民宿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贵阳贵安民宿产业依托“生态气候+文旅市场”的双重优势与避暑旅居需求爆发的契机,以“市场主导、政策赋能”为核心路径,形成1个重点民宿集群——花溪民宿集群及5个重点民宿村(镇)。其中,花溪民宿集群依托花溪湿地、青岩古镇,现有民宿超1600家,去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

截至今年6月,贵阳贵安民宿总量达3124家,客房约4.4万间,床位4.7万张,规模位列全省第二。直接从业人员4392人,2021年至今年累计开展民宿相关培训3000人次,初步形成“中小为主、头部补充”的格局。民宿分布呈现“南多北少、集群依赖景区”特征,花溪区、乌当区、清镇市为民宿核心集聚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董容语)

(《贵阳贵安民宿总量超3000家 规模位列全省第二》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