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有条“生命线”


  • 今年2月27日,“空中120”转运小航至攀钢总医院。 木里县人民医院供图今年2月27日,“空中120”转运小航至攀钢总医院。 木里县人民医院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她要给我路费,我不要。我说你们大老远来帮扶木里,我咋能收你这钱?”11月8日,在木里县城,当得知记者从攀枝花而来,出租车司机用有些自豪的语气,聊起前几日捡到手机送回失主的经历。把手机落在出租车上的,正是一位来木里“传帮带”的攀枝花医生。“在木里,每个人对他们都是很尊敬的。”这位司机说。

      让这些医护人员赢得木里群众尊重的,是一条搭建在云端的“生命线”。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等是离木里县城最近的一批三甲医院。长期以来,木里群众乘坐汽车到攀枝花就医,单程需要6小时左右。2023年12月,一条“空中120”航线开通,可提供木里至攀枝花的紧急航空医疗救护,将救治路程时间缩短至45分钟。

      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对木里县居民马筱文来说,可能是下半辈子是否还能站起来的区别。此前,她在家中洗澡时摔倒,腰椎压缩性骨折,一块碎骨卡在了脊椎管里,紧挨着神经。“如果我颠簸6小时的山路去手术,大概率面临的就是瘫痪。”马筱文说,是“空中120”及时转运,让她现在还能跑能跳。

      而对木里县牦牛坪乡呷古村的3岁男孩小航来说,这更可能是生与死的区别。今年2月,小航的妈妈邱巫甲在工作时接到家里电话,说小航从4米高的堡坎摔下去,满头是血。木里县人民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派出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的援助医生王开伦带领120急救团队赶到现场。初步诊断,小航是重型颅脑损伤、右侧颞窝硬膜下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肺挫伤、多发颅骨骨折,情况岌岌可危。

      经过气管插管、液体复苏等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小航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但仍旧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木里县人民医院随即申请木里至攀枝花紧急航空医疗救护,“空中120”将小航转至攀钢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此后,经过7天6夜的抢救,医护人员将小航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时隔数月,当记者近日在呷古村见到小航时,他已经能和村里的小伙伴欢快地嬉戏打闹了。“现在恢复得很好,只是眼睛看东西还有点模糊。”邱巫甲感慨,多亏了“空中120”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据介绍,截至目前,木里至攀枝花的这条“空中120”航线已成功转运危重症患者14例。

      云端“生命线”只是攀枝花对口支援给木里带来的医疗水平变化之一。近年来,攀枝花与木里牵手构建“攀木协同、县乡一体”医疗共同体,攀枝花投入帮扶资金3680万元、实施15个项目,帮助木里县人民医院新成立新生儿科、血透室、重症医学科等科室,采买核磁共振仪、体外碎石机、乳腺钼靶机等高端医疗设备;累计派出帮扶医疗技术骨干224名,开展驻点帮扶,运用“师带徒”模式,创新开展10余项首例手术,填补40余项医疗技术空白,助力木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