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模式 筑牢学生成长根基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杨欢

  11月6日清晨,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校园里回荡着琅琅读书声。在该校特色语文课上,老师正带领一年级的学生逐字逐句练习拼音,通过拼音卡片认读、趣味拼音儿歌互动等形式,让抽象的拼音变得生动易懂;高年级教室里,汉字听写大赛也在紧张进行,同学们手握钢笔,专注地在答题纸上书写,从常用字词到与阿拉善地域文化相关的“戈壁”“胡杨”“驼绒”等特色词汇,赛场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生动课堂。

  “学校经常举办汉字听写大赛,通过参加大赛,我们的词汇量不断丰富,字也更加美观了。”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学生杨阿思茹说。

  在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是刻板的知识灌输,而是融入课堂教学、文化活动与日常交流的鲜活实践。

  在该校校园艺术长廊的“非遗华夏”工作坊前,红领巾讲解员阿诺禛站在色彩绚丽的马鬃绕线堆绣旁,用流利的国通语向同学们介绍马鬃绕线堆绣的绘制工艺、文化寓意,以及阿拉善本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守护传统技艺的故事。她表情生动、表达清晰,不时还会结合展品细节与同学们互动,引得大家频频点头。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

  “我很荣幸能够担任学校的红领巾讲解员。讲解活动开展前,老师会给我们准备相关资料,让我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逐字逐句教我们用国通语讲述这些文化故事。每次为同学们讲解完,我都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阿诺禛说。

  除了非遗讲解,该校还常态化开展主持人大赛、主题演讲比赛、经典话剧展演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既在沉浸式实践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文化浸润中增强了家乡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近年来,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立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课程设计到活动搭建,构建起“基础学习+实践运用+文化融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体系,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们筑牢了语言基础,打开知识的大门,更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融入时代发展,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奠定了基础。

  “我们学校始终坚持‘课堂筑基、实践赋能’理念,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学科教学、文化传承、校园活动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特色诵读课程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依托‘非遗华夏’工作坊、红领巾讲解活动等实践载体,让学生在讲好本土文化故事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未来,学校会继续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场景,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孩子们的成长赋能,助力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阿拉善左旗第二中学校长魏耀军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