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财政金融、人工智能……2024年,我市创新推出“周末大讲堂”,紧跟时代前沿,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讲什么”,为各级干部、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从各县(市、区)四大班子领导、84个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延伸至乡镇基层,大讲堂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各领域党员干部周末“充电”热情高涨。
“收听收看了周末大讲堂上的精彩授课,感到干货满满,收获很多。”肥乡区天台山镇党委书记李志浩表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自我革命,推动思维创新、能力创新,进一步做好党史教育、镇村智慧党建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镇村党员干部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据统计,2024年邯郸“周末大讲堂”共举办20期,累计参与学习超过23万人次。
“周末大讲堂”已成为提升干部素养、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我市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基层党建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以前开会大多在念文件,会后印象不深。”大名县铺上镇青年干部张鑫帅初到基层时曾有这样的感受。为改变这一状况,他联合其他年轻干部将“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浓厚了乡村学习氛围,让基层党建更接地气。
2024年起,我市全面推进“大学生回村任职”计划,选聘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优秀青年返乡任职,同步构建“精准化培养、导师帮带、一线锻炼、激励保障”机制,为每名回村大学生配备1名乡镇班子成员、1名本村党组织书记和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结对帮带,通过集中培训、观摩学习拓宽视野。同时,安排他们参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重点任务;协调金融机构为创业及领办合作社提供优惠政策,确保大学生“回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作为”。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不足的问题,大名县铺上镇积极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结对,通过“一对一”培养、压担锻炼,将优秀青年吸纳进党组织。目前,铺上镇农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下降3.2岁,班子活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市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增强发展动力,聚焦直播带货、品牌孵化与电商人才培训等,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助力乡村特色优质强势“出圈”。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多场“青耘中国・邯青甄选”一品一播活动,累计推广农特产品46款,有效拓宽了乡镇特色产品销路。
成安县北乡义镇东一东村党务工作者田大鹏,在村“两委”支持下走进直播间,推广小米、草莓干、辣椒酱等特产,让成安农产品被更多人熟知。“通过村里组织的定期培训,我的运营能力得到提升,‘一品一播’为我们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田大鹏说。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选聘3399名大学生回村任职,吸引1.6万余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青年报名,部分村岗位竞争比例超过10:1。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农村锻炼成长、创新创业,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阳光“管家”
绘就共建共享新图景
“十四五”以来,“各级书记解难题”工作机制在全市深入推进,各地健全以楼宇党支部为引领、党员志愿者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广泛收集、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享,激发社区活力。
2024年,丛台区星城国际社区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构建了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和楼宇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按照地域相邻、管理便捷、服务就便的原则,社区下设7个楼宇党支部、17个党小组,共有自管党员261名,在化解矛盾、处理纠纷、排查隐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走访了105户居民,其中60%居民反映社区电动车充电桩不足。”星城国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娟介绍,这是党组织优化后遇到的第一个民生问题。经多方协调,新增的400个充电桩顺利安装到位,有效缓解了居民充电需求。同时,社区依托楼宇党支部组建了爱心帮帮团、法律顾问团、多方协调团,将基层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复兴区建西三社区以建设服务型社区为目标,创新实施“支部建在楼宇上123”工作模式,搭建四级组织与服务体系,推动阳光阵地见实效、阳光服务提质效、阳光机制促长效。楼栋党小组作为体系中的重要单元,被居民亲切称为“阳光管家”。社区遴选有热情、有能力、有威望的居民党员担任红心楼栋党小组组长,零距离响应居民诉求,有效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和居住品质。
为促进楼宇党组织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我市在居民小区按每300—500户划分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内设立若干楼宇党组织,推动楼宇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兼任网格长。全市共有1400多名党员社区工作者下沉至楼宇和小区党支部,担任楼宇党组织成员并兼任网格长、网格员。
同时,我市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向驻地社区报到,组织在职党员进小区、进楼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6740名符合转接条件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组织2.8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使楼宇党支部成为凝聚党员、教育党员的坚强堡垒。
今年以来,全市各社区党支部累计为居民化解矛盾纠纷、回应诉求2600余件,开展志愿服务3200余次,认领并办结居民“微心愿”2000余个。根据居民需求,全市建成社区老年大学80所、社区食堂157个、社区托幼班71个,有效回应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老年人日间照料等诉求。
记者手记
“周末大讲堂”的精彩讲解,“大学生回村”的青春身影,“阳光管家”的忙碌脚步……邯郸以作风建设为“灵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让党建成为深入骨骼的支撑、流遍血脉的温度,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邯郸党建答卷。
作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先手棋”,更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招”。“十四五”期间,邯郸以作风建设破题,用组织建设夯基,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从破解“办证难”到安装充电桩,从田间地头的直播间到社区里的老年大学,党建工作的成效,丈量于民生关切的回应里,彰显于群众获得感提升的笑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