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日前,位于滨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滨州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实现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量产,填补了区域建材领域关键空白。
长期以来,滨州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关键瓶颈——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完全依赖外部供应。在海洋工程、工业废水处理、地下结构等对材料耐腐蚀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建设单位为获取符合标准的抗硫水泥,不仅需承担高昂的长途运输费用,还常面临交付周期不稳定、质量波动大等现实困难。该品种水泥本地化生产缺失,已成为制约区域多个重大工程项目进度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破局突围,该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力投入研发资源,组建由技术专家与生产骨干构成的专项攻坚团队。团队深度聚焦原料配比优化、生产工艺革新、智能精准检测及成品性能稳定性控制等核心环节,通过多轮严谨试验、精细调试与持续技术迭代,成功突破生产瓶颈,实现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规模化、稳定性生产。经权威机构检测,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GB/T748-2023《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标准要求,标志着鲁北地区无法自主生产抗硫水泥的历史正式终结。
该项目成功投产,显著缩短客户采购距离,降低综合成本与供应链风险。本土化生产创造三重核心价值:运输成本直降30%以上,节省跨区域物流开支;供货周期压缩至24小时内,规避长途运输延误风险;全流程质控体系保障产品性能稳定,消除“断供焦虑”与质量隐忧,为工程建设筑牢根基。
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公司同步升级精准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建立“应用跟踪+定制化”服务机制,派驻专业团队深入海港码头、化工废水池及地铁隧道等施工现场,实时采集施工数据与反馈。面对海洋高盐环境对水泥抗侵蚀性严苛要求,量身定制高等级抗硫配方;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匹配适应不同废水成分的专属解决方案,践行“一场景一方案”服务理念,确保产品性能极致发挥。
作为特种水泥核心品类,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适用于海洋工程、工业废水处理、地下工程等严苛环境,已成为极端环境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必备材料。在海洋工程领域,保障海港码头、跨海大桥、海洋平台等混凝土结构抵御海水硫酸盐长期侵蚀,延缓碳化开裂,护航百年工程寿命;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可使化工、冶金、印染等行业废水池及管道耐受高浓度硫酸盐腐蚀,杜绝渗漏风险,确保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在地下工程领域,可助力地铁隧道、综合管廊、深层矿井等结构抵抗地下水硫酸盐侵蚀,降低结构失效概率,守护地下空间安全。
原标题:滨州山水水泥实现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