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中国的诗词,就像璀璨的星空,而边塞诗就如同星空中那颗散发独特耀眼光芒的明星,蕴含着浓浓的情思与哲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首家喻户晓的诗里藏着对和平的渴望、对边塞战士的怜悯。盛唐时期,外族为了扩张领土,总是在中原边疆气势汹汹地发起战争,让唐朝的人们陷于不安。当一批又一批心怀国家、情系百姓的战士们告别家乡、告别家人,前去对抗敌人,诗人们创作出一首首边塞诗,来体现战士们的伟大心愿。
刚开始,战士们对敌人的袭击愤愤不平,一心想要打败对手,承载着和平之愿。于是,那时的边塞诗便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后来,艰苦寒冷的边塞环境消磨着战士们的信心。在那里,滴水成冰,而且日日硝烟滚滚,无数将士战死沙场。这时,边塞诗就变成“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再后来,战士们愈发想念家乡,却举目无亲,眼前只有冷酷无情的沙场,仿佛是一座巨墙,把将士和亲友分隔。边塞诗又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对战士的怜悯与对远乡亲友的思念。
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到“白日销残战骨”,战争使边塞将士永离亲友,使不计其数的生命永眠土下,使一张张笑脸蒙上厚厚的尘埃。这些边塞诗,这些和平愿,早已化作历史中动人的篇章,留在我们心里。
“从来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鼓楼实验小学四(5)班 黄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