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涓涓暖流汇大爱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卞小燕

11月8日,2025年“江苏省志愿服务之星”宣传活动暨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仪式和现场交流活动在盐城市盐都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省的优秀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属于江苏志愿者的年度盛典。

上午8时,颁奖活动还未开幕,场外来自13个设区市的志愿服务展台前便围满了市民。“苏超+志愿服务”“非遗+志愿服务”“行业特色+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让人们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涓涓暖流。

今年的“苏超”比赛虽已画上句号,但“苏超”所蕴含的精神还在接力传递。泰州展台送出的“大礼包”中,有一条显眼的橙丝带。“‘苏超’赛场,泰州千名志愿者手腕上统一系着这样一条橙丝带,场内,他们是啦啦队,场外他们奉献互助。”泰州市海陵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程飞告诉记者,橙丝带上印着“到泰州、泰周到”城市理念,志愿者系上它就亮明身份。把一条条橙丝带送给活动现场的市民,则表达了泰州把志愿精神传递四方的美好期愿。同样,常州展位琳琅满目的文创也力求将“苏超”所蕴含的精神展示出来。记者看到,一张明信片上写着:阿D!不会被现实磨平棱角。

将非遗与志愿服务结合,也能上演精彩大戏。手持半米高的芝麻官木偶,如皋市木偶艺术团团长周沈兵表演的如皋杖头木偶戏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我们如皋市‘偶来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擅长用木偶来讲故事的周沈兵介绍,如皋杖头木偶戏是首批江苏省非遗项目,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爱看。“我们在表演传统节目的基础上新编故事,把环境保护、喜事新办、反诈宣传等贴近群众生活的主题编成木偶戏,通过‘木偶非遗+理论’形成新的宣传模式,用小木偶讲大主题。”如今,这支二十几人的志愿服务队每年送戏下乡,各类大小演出400多场,观看人次达到15万以上。

勺嘴鹬是盐城“湿地三宝”之一。盐城展位前,盐小勺志愿服务队正向来自全省的志愿者展示湿地盐城的特色风情。“盐小勺代表着盐城的城市IP,我们这支志愿队伍成立快5年了,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关爱儿童、老人活动,以及湿地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盐小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介绍。

展示的志愿服务融入了行业特色。“把绳子绕在腰间,右手拿绳头,左手拿绳根,用绳头压绳根,翻个圈再绕过来……”连云港“海巡31”轮船长孙宝川正现场给市民群众演示落水自救“救命结”的打法。“我们平时志愿服务中常对学生们进行水上安全教育。”连云港海事局党组工作部副主任韦姗姗说,“海巡31”轮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装备直升机库的非军事船舶,2023年进驻连云港,是目前江苏省沿海最大的公务船艇。“我们将‘海巡31’轮打造成移动的水上安全教育课堂,同时也是党性教育课堂、蓝色疆土教育课堂。我们的志愿服务现在从海上向陆地延伸,去一些偏远学校,邀请特殊家庭的孩子上船互动,把志愿精神传递出去。”

艺术中心外热闹非凡,艺术中心内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仪式现场气氛热烈,张家港张闻明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表演唱《人人都做张闻明》,以青春活力点燃全场。60后高云丽、80后周瑞、00后胡晨颖,3位不同时代的先进典型分享各自的志愿故事。常州税务青缘志愿服务队的情景讲述《环保税下的志愿微光》,将大数据技术、产学研理念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科技感十足的视觉设计令人耳目一新。阜宁“一缕阳光”志愿者协会的配乐朗诵《向光而行》带来别样的艺术体验。一段段朴实的讲述,一次次真挚的共鸣,让人们感受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在江苏大地蔚然成风。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