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就是我们的‘枪’!”


今天,陪伴上海市民32年的《东方110》节目,将迎来开播3000期。作为全国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法治栏目,它用3000期节目讲述了3000个警察故事,也见证了上海法治进步与城市治理变迁。

《东方110》的主创,是一群扛着摄像机的警察。从跨省追凶到千里追赃,从还原现场到调解矛盾……在许多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现场,他们同样冲在第一线,用镜头记录下公安本色。

镜头背后 危险面前的“反直觉”冲锋

1993年1月21日,第一期《东方110》正式与观众见面。尽管节目时长仅有14分钟,却以“警钟长鸣”“警民桥”“十字街头”“通缉令”四个小栏目串起了当时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多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开启了上海公安电视普法的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还原现场感,有时候我们也会经历惊心动魄的时刻。”作为早期主创人员之一,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影视科民警徐頳回忆,1994年,他刚参加工作1年,便与特警大队一起在闵行参与抓捕行动,他是首批进入窝点的民警之一。当时,特警一脚把门踢开,现场人员乱作一团。眼见特警一个箭步跨上桌子,大声控制场面,危急关头,徐頳一手按住其中一名嫌疑人,一手扛着摄像机,大喝:“你别动,再动我也要开枪了!”

“我也是警察,摄像机就是我们的‘枪’。”他说,我们追求的就是深入一线的“现场感”。徐頳的“徒弟”、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影视科民警金江山,把这一切定义为“反直觉”:“从摄像机里看世界和肉眼看世界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扛着摄像机,就会切换成往前冲的战斗员。”

法治深处 3000期节目见证城市治理变迁

1985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连环凶杀案,凶手在连杀多人后逃逸,留给警方的线索仅有一张在废纸篓里翻找出的废弃取款单。案发后的19年间,侦查员换了许多任,但每一任都没有停下持续追踪的脚步。终于在2004年,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信息研判能力的不断增强,凶手顾某落网,这场善与恶的较量也画上了句号。当年的侦查员,普陀公安分局原副局长曹福东说:“凶手的落网是给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一个交代,节目播出后,也是给万千上海市民送去一份安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魏广秀系列敲头案”“杨玉霞毁容案”,到2013年首次深度剖析电信诈骗的《诡秘连线》;从2008年警民同心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众志成城战风雪》,到近年来连续制作播出七季的《反诈实录》……《东方110》见证着上海警务工作和城市治理能力的进步。

未来,《东方110》仍将带着“与城市同频、与市民同心”的初衷,继续讲好上海公安的故事,为上海市民奉上最温暖的法治力量。

本报记者 杨洁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