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菲菲 实习生 马应良) 10月23日,记者从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围绕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纵深推进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加速形成招商引资新优势,努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以一流营商环境长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出台《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推出发挥绿电优势推动产业外向型发展系列举措,建立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接续推出“小切口、大效能”5.0版营商环境改革任务,系统构建覆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的“1+N+M”法治保障体系。印发《青海省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的工作机制》,推行项目全要素保障、全过程跟踪、全生命周期式服务,加快打造环境最佳、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水平,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绿电直连、新能源项目开发等系列举措,全力推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系统为主要抓手,持续拓展电子证照应用范围,累计归集225类、70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制发电子印章13000余枚、电子印章使用部门突破6000个、电子印章年签发量达到300万次,开通“我的证照”“电子亮证”等功能,推动“无纸化”审批高效落地、常态运行。完成投资平台与工程审批系统(工审系统)融合对接,近5000家建设单位借助投资平台开展事项申报工作,累计推送项目超4万余项、材料超10万件,显著降低企业重复填报和多次提交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