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随着三季报的披露,正式以超万亿元总资产的规模跻身城商行“万亿俱乐部”,成为西南地区城商行阵营的重要成员。然而,“万亿答卷”的光鲜背后却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
证券之星注意到,就在10月份,重庆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被重罚220万元;同时前三季度虽然业绩增长,但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28.62%;同时,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9.88%骤降至8.57%,资本充足情况显著承压。
罚单暴露的合规问题与该行“万亿扩张”的节奏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重庆银行在规模扩张的快车道上,也正遭遇合规风控失效、资本实力承压、业务结构失衡的多重挑战。
01. 百万罚单暴露合规漏洞,万亿银行内控遇考
10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重庆银行因贷款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不尽职,以及投资业务操作不审慎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合计22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刘晓娜被给予警告处分。
回溯2024年11月,重庆银行涪陵、丰都、大足等多家支行就因类似信贷管理问题累计被罚 100万元。同一类风险隐患在总行与分支机构层面反复出现,暴露出该行内控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
从业务影响看,“贷款三查不尽职”直接威胁资产质量安全。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重庆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个人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若贷前无法准确识别客户风险、贷时无法有效把控授信额度、贷后无法及时监测资金用途,万亿规模下的信贷资产将面临较大风险。
从银行业整体来看,220万元的罚款虽低于部分国有大行的千万级罚单,但对资产规模刚突破万亿元的城商行而言,对其内控问题的警示意义更值得注意。加之此次处罚涉及的信贷和投资业务是该行主要盈利来源。未来可能需要加强贷后监控、优化投资组合,例如减少高风险非标资产配置,以避免类似问题重演。
02.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降,资本充足率指标承压
重庆银行日前披露的三季报显示,该行总资产达到10227亿元,较年初增长19.4%,成功跨越万亿门槛。报告显示,该行存款余额达5542.45亿元,较年初增长16.9%;贷款余额达5203.85亿元,较年初增长18.1%。
报告期内,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0.40%;实现净利润51.96亿元,同比增长10.42%。这是该行近九年来,营收与净利润首次实现同比“双两位数”增长。
不过,分业务贡献收入情况来看,该行盈利高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89.3%,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28.62%。手续费收入下滑反映出其在财富管理、投行、结算等轻资本业务上的竞争力不足,只能通过“重资本”的信贷与投资业务拉动规模。
此外,报告显示,三季度末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14%,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48.11%,较年初提升3.03个百分点。
不过在三季报,重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却出现“断崖式”下滑,成为三季报最刺眼的负面信号。对比2024年末与2025年9月末数据: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9.88% 降至8.57%,降幅1.3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1.20% 降至9.67%,降幅1.5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从14.46%降至12.60%,降幅1.86个百分点。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风险加权资产的狂飙与资本补充的滞后。2025年9月,该行风险加权资产达6626.93亿元,较2024年末的5497.40亿元增长20.55%,而同期资本净额仅从794.71亿元增至835.12亿元,增幅仅5.09%。风险资产扩张速度是资本补充的4倍,直接导致资本充足率被“稀释”。
从资本质量看,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最稳定、最优质的资本来源,其充足率下滑至8.57%,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要求)。这意味着重庆银行未来在信贷投放、债券投资、表外业务扩张等方面或将面临更严格的资本约束。
对于刚迈入万亿阵营的重庆银行而言,规模突破既是里程碑,更是对综合经营能力的考验。合规风控的系统性漏洞、资本补充与风险资产扩张的失衡、轻资本业务的明显短板,均折射出城商行在“规模竞速”中易出现的发展痛点。
未来,如何通过优化内控体系筑牢合规底线、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缓解资本压力、加快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转型以改善收入结构,将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银行业强监管常态化、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重庆银行的破局之路,也为同类城商行在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盈利增长与结构优化的平衡中,提供了现实镜鉴。(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