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临近中秋,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的集中安置点上,灾后重建如火如荼。瓦工梁斌看着山坡上主体结构已封顶的房屋,不禁憧憬未来新家里的新生活。
“中秋节前新房已经有模有样了,赶过年我们就搬进新家了。”梁斌说。
8月7日以来,榆中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导致部分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灾情发生后,甘肃省高标准推进灾后重建,共规划建设6个集中安置点,涉及325户受灾群众。截至目前,榆中县6个集中安置点的房屋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
梁斌是当地人,此次灾害发生时,山洪就从家门前冲过。灾后排查发现,他家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为了安全,他需要搬迁到离家不远的集中安置点内。
“建筑是我的老本行,这次回来,我就在工地上当瓦工,在家门口建新家。”梁斌说,他选择的户型是一座约80平方米的房子,南北通透、明厨明卫。
在榆中县各个安置点上,新家园正加速成形。
中秋将近,榆中县南部山区气温骤降,部分农家已经生火。走进马莲滩村,机器依旧轰鸣。
庄彦喜是中铁二十一局榆中县山洪灾害房屋受损农户集中安置房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他介绍,此次他们所负责的3个安置点总建筑面积达14759平方米,涉及安置群众155户。这个假期里,他们投入1200余名施工人员、130余台设备继续开展建设工作。
“目前项目主体结构验收工作已启动,接下来将进入装饰装修、道路、挡墙及室外排水施工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早日迁入通水通电、设施齐全的新居。”庄彦喜说。
在小康营乡集中安置点上,乡党委书记张娇龙每天都要戴上安全帽,走访建筑工地的角角落落,了解项目进展。中秋将近,他带着干部们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共商新家园建成后早日恢复生产的打算。
“老百姓很关心搬迁后的生产规划和受灾耕地的修复进展。我们正抓紧推进各项工作,让大家不仅住得舒心、生活安心,增收致富也有信心。”张娇龙说,当地正在加快修复耕地,相关生产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也正在规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