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5000亿美元估值下的“变现”闪电战:一手挑战亚马逊,一手搅动Meta


每经记者|岳楚鹏  王嘉琦    每经编辑|高涵    

本周,估值已高达5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独角兽”OpenAI,在48小时内接连祭出两大重磅产品——在ChatGPT中上线的“即时结账”功能,以及独立社交应用Sora App。

这一系列密集动作,其目标清晰而迫切:缓解OpenAI自身巨大的亏损压力,并为其设定的全年130亿美元营收目标注入强心剂。其中,“即时结账”功能使ChatGPT摇身一变,直接成为了“AI导购+收银台”,挑战亚马逊的核心电商利润区;而Sora App则以“AI版抖音”的面貌,携其强大的Sora 2视频生成能力,悍然闯入并搅动着本已竞争白热化的社交媒体赛道。

然而,这两款极具商业野心的产品,也让OpenAI这家以“研发造福人类的先进人工智能”为使命的公司,面临着来自内部员工和外部市场前所未有的尖锐拷问:公司当前的种种举动,究竟是在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理想“供血”,还是正在打造一台“生产AI垃圾内容”并意图“垄断”市场的赚钱机器?

作为一款独立的移动应用,Sora App的核心是基于OpenAI最新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为用户创造沉浸式的短视频内容。OpenAI声称,Sora 2模型相比初代有了重大升级:首次实现了音频与画面的同步生成大幅提升了物理精确性,并增强了画面的分辨率和细节真实感,标志着AI视频生成领域的“GPT-3.5时刻”。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或输入一段文字提示,即可生成最长达10秒的超现实短视频。

当地时间周五(10月3日),Sora App登顶苹果美国“热门免费应用”榜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实测后发现,Sora 2在物理逻辑、画面一致性和真实感上确有显著提升。然而,“现实不存在了”的时刻尚未完全到来,Sora 2仍有明显局限:首先,生成效率偏低,生成一个10秒的视频往往需要等待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其次,下载或分享到其他平台时,视频的清晰度会有所下降。 这意味着,Sora App当前更适合作为一种新奇的娱乐互动工具,而非专业的商业内容创作利器。

每经记者让Sora App生成曼版“鸡排哥”。视频中,阿尔特曼作为主角的神情动作自然,极度逼真,中文口音也带着一股外国人讲中文的腔调。但眼尖一点会发现,作为背景存在的汽车居然是倒退着行驶的,这说明Sora 2对视频的把控仍存在疏漏。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