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数据来源:国家文物局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俯瞰。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在浙江杭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潮起亚细亚》。
耿 辉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四川乐山市文化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王超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
李华时摄(人民视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牧骑队员们在踏歌起舞。
张 枨 丁根厚 摄影报道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观众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新馆参观。
刘肖坤摄(人民视觉)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扎陵湖畔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照片。
新华社发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上海大剧院新编昆曲“重逢《牡丹亭》”上演。
殷立勤摄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游客在太阳岛风景区拍照留念。
凌 风摄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游客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休闲观光。
刘 峥摄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山西省平遥古城,游人在参观。
陈 阳摄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肖 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四五”时期,一幅生机盎然、气象万千的文化强国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壮丽展开。在这幅恢宏的画卷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坚实依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机制、采用新形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如泉涌流。《只此青绿》《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一批现象级作品,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脚。
文旅融合迈出坚定步伐。“村晚”活力绽放,簪花、“尔滨”等文旅IP频频出圈,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文化赋能,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更加澎湃;文化润心,使人民的精神家园愈加丰盈。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遍布各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专业水准的文艺演出送至百姓家门口;越来越多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敞开大门,免费迎客……当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在改革实践中持续增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眺望前方,中华文化必将在新时代征程中铸就新辉煌,为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4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