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产销、贯通内外贸。今年以来,江苏涟水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优势,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降低物流成本部署,紧抓战略机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着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通过多式联运支撑全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以“枢纽流量”撬动“经济增量”。
清晨,汽笛声划破晨雾,一列满载巨石集团5000吨叶蜡石的海铁联运班列缓缓驶来,“无缝对接”高效直达位于涟水县的巨石玻纤基地。“原料‘一站式’通关,货物抵港后还提供快速送达服务,实现末端‘零成本’衔接,成本直接降低30%,产销率达100%。”巨石集团淮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础设施建设是硬支撑,物流降本增效是关键。物流成本降一分,企业竞争力就强一分。”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衍说。通过建立167家物流偏好型企业动态台账,摸清各企业运输需求与瓶颈,县领导带队赴海港调研,精准对接新落户食品企业需求,“量体裁衣”设计运输方案。同时,创新实施“试点突破—模式优化—全面推广”三阶策略,推动好经验快速落地。推广的“船短驳+免费送达”模式将关键转运成本从850元/箱降至190元/箱,降幅超七成,切实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位于经济开发区的雪飞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企业,产品远销海外。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全走公路,运费高还易延误。”如今通过定制的海铁联运方案,单箱成本直降1200元,降幅24%,企业切实享受到多式联运的“甜头”。
涟水持续推出助企新举措,打好交通运输“服务牌”,加快推进淮安港与红日港集装箱业务一体化运营,释放“黄金水道”的枢纽聚合效应。通过整合水运、铁路的低成本与公路的灵活性,合作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20%—45%。淮安至上海15小时、至20小时的海铁联运时效,更打通了对接国际市场的“快速通道”。
“取得初步成效后,我们主动上门‘送服务’,向更多企业推介多式联运。”涟水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秀夫表示。在多方努力下,宏保运动用品、手之梦安防等20余家企业纷纷加入。目前,涟水多式联运月发货量超1000标箱,随着日隆集团、中涤等重点企业投产,预计年货运量将突破3万标箱,带动红日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24年0标箱跃升至2027年的2万标箱,为枢纽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交通枢纽的“流量密码”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增量引擎”。更多企业正循枢纽优势而来,涟水以多式联运为纽带,书写“物流低成本”带动“发展高质量”的新篇章。这座通江达海的县域城市,正让“涟”运未来的愿景一步步照进现实。 袁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