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西方智库涉华研究应放弃臆断与私心


英国智库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RUSI)9月26日刊文称,“俄罗斯已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训练”以助其“成功登陆并武力统一台湾”。虽然RUSI称文中观点不代表该智库观点,但显然这是RUSI想要释放出来的一种政治和军事信号。

文章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是黑客组织“黑月”截获的所谓“机密文件”。据作者称,该文件中包含了大约800页的合同及其附件,“似乎是真实的”,并据此炮制出前述论断。细看两名作者,他们分别致力于乌克兰问题研究和陆战研究,与乌国防部和英军方密切接触并深度合作。显然,这篇文章是基于当前的乌克兰战争经验,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或战争进行逻辑推演,它类似于军事上的沙盘推演,“机密文件”则是某种情况推演的必备条件。

从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看,作者主要通过分析俄中两军的优势和局限得出双方合作或交易的可行性。在作者看来,俄罗斯优于中国的军事实力部分正在缩小,但俄罗斯具有中国所缺乏的实战经验。言下之意是,中国要解放台湾必须依靠空降部队,而俄罗斯的运输机和空降装备届时便能派上用场。

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还是分析逻辑,文章显然不是基于事实和理性的分析。首先,800页左右的合同显然不利于保密,单靠所谓“黑客截获”更不足以证实其真实性。其次,作者把俄乌冲突的经验搬到台湾问题上,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中国一直强调“和平统一”,该文章却声称“武统”时间就是2027年,这纯粹是一种臆想。最后,俄乌冲突尚未结束,无论在过去还是当前,俄军均未依靠其空降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俄罗斯何以向中国提供有效的空降部队实战经验?更何况,他们怎么知道中国的空军装备是落后的还是更加先进的呢?

有理性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存在明显的漏洞,但RUSI为何公然发表错误观点而误导民众?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RUSI是英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高端军事智库,其定位让它必须关注台海局势,甚至是刊发渲染台海紧张局势的文章,借助新观点提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尽管为撇清责任,该文或类似文章均注明“不代表RUSI观点”,但RUSI刊发的观点从整体上构成了该智库的基本立场,而这些立场在潜移默化中将影响英国政府的对外决策。

其次,宣扬中国武力攻台的论点以呼应俄乌冲突的现实,凸显英国对外政策中的冷战思维逻辑。在一些英国政客看来,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实际上站在俄罗斯一边与所谓“民主国家”阵营对抗,中国是英国及其盟友的对立面,因此必须让那些对华友好或持中立态度的英国人“认清现状”。在他们看来,既然中俄均处在与英国相对立阵营内,它们之间的合作是必须且必然的。实际上,这是冷战思维在当代的延续,一些学者甚至政客都无法摆脱这一世界观来看待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新格局,这篇文章便是冷战思维下的具体产物。

再次,不断渲染台海危机,让英国军事力量“合理”进入亚太地区,以提升英国大国地位。若不渲染其他地区紧张局势,那么英国耗巨资造出的两艘航母就只能在英吉利海峡周边游弋,英国全球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便无法展现。因此,在亚太地区渲染战争危险,英国海军便可以“有理有据”地跑到该地区示威,其全球军事投射能力会显著增强,其大国地位和国际话语权也会随之提升。

最后,大力宣扬外部军事威胁,为英国加大军费开支提供恰当借口。近年来,英国国内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和所谓“台海危机”,这实际上是英国军力不足所造成的自信心下降所致。为此,英国政府正持续提升其军费开支力度。斯塔默政府今年2月宣布,到2027年,英国要把军费开支占其GDP的比重从2.3%提升至2.5%。若不宣扬外部军事威胁,英国民众上缴的税款便无法大量流入军方账户,这也不利于与军方关系密切的研究者和相关智库的切身利益。     

然而,一切恶意的渲染都无法直面真正的现实。和平统一事关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福祉。西方智库有关台海局势的研究和假设,应放弃臆断与私心。(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