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来函热议】展现了学术民主的时代风尚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连续报道·来函热议】 

  自6月8日仝涛研究员关于“昆仑石刻”的文章发布以来,《光明日报》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开辟学术争鸣专版,给学者提供了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展开一场学术大讨论的专业平台,成就了一场“现象级文化事件”。

  作为一张将“打造知识分子精神家园”视为办报宗旨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发扬了其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的传统。学术争鸣专版不论作者身份年龄,一视同仁,不预设立场,只要言之成理,文章皆可采发。这样开放的学术姿态,激发了一大批有情怀、有能力的学者对中华历史文化钩沉发覆、辨正清源的热情。光明在望,弘毅其志。

  《中庸》有言:“失之正鹄,反求诸其身。”这倡导的是过则不惮改、知不足而后精进的修身治学之道。在学术争鸣中,尊重不同观点,发表一家之言,也正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互相鞭策与启导,共同趋近真理。此次盛大的学术论辩,可以说以实践展现了何为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展现了学术民主的时代风尚。

  近日,国家文物局认定“昆仑石刻”为秦代刻石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学术研究没有止境,这方秦刻石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意义等问题有待广大学者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继续深入探讨研究,希望《光明日报》继续提供开展学术探讨的平台。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鉴往知来,正本清源,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培根铸魂。这是学者的责任,时代的担当。《光明日报》此次学术争鸣彰显了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应有的思想与学术面貌,功莫大焉!

(作者:马国良,系西京学院西京博物馆馆长)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