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山街道锚定“强村共富”目标,创新探索农文旅融合“片区化”发展模式,依托龙山文化资源和特色优势,通过文化赋能、抱团发展、品牌引领和协同服务,成功打造“文化龙山·拾忆田园”示范片区,培育出“龙山味道”“莓香龙山”等特色品牌,推动小米、草莓、食用菌、水豆腐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农文旅融合“片区化”发展新路径。
通讯员 张珂
文化赋能
推动区域连片建设
街道以文化为主线,构建“文化+农业+旅游”融合体系。规划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整合、串联沿线19个村文化、产业、土地等各类特色资源,打造“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平陵故城”“文化龙山 拾忆田园”示范片区。打造季节性文旅IP,将特色农产品采摘、农耕体验与文化节庆结合,推出平陵田园赏花季、龙山贡米丰收节、草莓文化节、焦家田野音乐节等系列活动30余次,累计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有效带动农副产品实现销售5000余万元。建设沉浸式体验节点,打造乔家村百姓舞台、西王村豆腐体验区等景观节点,开发“龙山文化研学”“莓香龙山”等精品线路,接待研学团体80余批次,参与学生等各类群体5000余人、增加就业300余人。
抱团发展
促进产业连片振兴
聚焦“土特产”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放大龙山小米、龙山草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优势效应。强化项目支撑,推动总投资688万元的“莓香龙山”一村一业项目建成启用,龙山草莓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实现11个村资源共享、年增收16万余元;推动总投资406万元的姬松茸种植项目建成启用,带动4个村年增收18万元。扩大种养规模,龙山树莓已在全国推广种植1.32万亩,带动省内2760亩树莓基地发展,助力1072名农户增收致富;龙山小米种植辐射至莱芜区等地,辖区内总面积突破3000亩,荣获“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最受欢迎产品”,连续三年在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蝉联金奖。注重科技赋能,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实地指导,开发“四季草莓种植技术”、建设龙山小米“种质资源库”,山东章丘树莓科技小院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龙山小米、蛋鸡、树莓、草莓等4个科技小院获批市级科技小院。
品牌引领
实现产品连片拓销
打造“龙山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体系。建立品牌矩阵,成立山东首家乡村振兴动能转换科创孵化基地——龙山味道梦工厂,涵盖龙山黑陶、龙山贡米、龙山水豆腐、平陵城章丘铁锅等九大子品牌。布局线下网络,建设龙山水豆腐产业振兴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龙山水豆腐鲜豆工坊超700家、龙山豆腐脑中式快餐全国合作店超100家,带动全国1600余名青年创业就业。探索线上模式,依托“龙山味道”品牌,吸纳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直播电商等26家配套企业,联合本地农户、合作社开展直播带货、电商销售,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目前,“龙山味道”品牌价值突破1亿元,有效带动周边15个村、3000余人增收致富。
协同服务
强化要素连片保障
通过“利益联结+精细治理”,为特色产业培育保驾护航。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优势,建立“要事共议、难事共解、实事共办”工作机制,召开联建村工作例会、产业发展会等50余次,合力解决项目投资、销售渠道拓展、矛盾纠纷调处等难点问题。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拓宽升级区域内双侧主干道、安装路灯,以16个网格颗粒度推进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村庄清洁日”等活动超2500场;以“四百”行动为契机,与街道“融治荟”治理品牌、一站式矛调中心力量高效联动,为化解产业发展矛盾纠纷12件、解决农户诉求88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