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巧用治理“绣花针” 绣出生活“新图景”
陇南日报通讯员 焦书霞
傍晚华灯初上,何家堡乡白杨村的广场上,村民有的在三五成群聊天,有的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孩子们追逐着光斑嬉戏打闹,村民李大鹏道出大家的心声:“路灯亮心里就踏实多了!”
前不久,李大鹏发现广场上有几盏路灯不亮了,影响村民夜间活动并存在安全隐患,他随手反映至“码上扫,马上办”平台,次日就有工作人员现场核查,并很快安排人员更换路灯。
问题解决在基层,服务在基层,是宕昌县创新基层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宕昌县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升华创新机制,发挥乡镇自主能动性,有力推动基层治理资源有效整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得到增强。
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群众进了这扇门,就要为他们兜住所有的困难。”城关镇乔家村村支书杨小文说。今年以来,乔家村以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抓手,推行“一窗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将党建、民政、社保等事项整合办理,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真正让党建阵地“活”起来、服务“暖”起来、作用“强”起来。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党建引领则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密码。宕昌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网络、基层治理平台建设,上下贯通、联动融合、齐抓共管的“多格合一”基层网络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基层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为了让社会治理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联动推进、同向发力,宕昌县制定印发《中共宕昌县委关于争创基层治理标杆提升为民服务质效的实施意见》,紧盯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数字治理、系统治理,全面发力破难点、抓巩固、防反弹、促提升,打造社会文明和谐的新时代基层善治“宕昌样板”。
机制创新,治理提质增效
摩托车、电动车在小区乱停乱放,私自拉线充电,小区垃圾处理效率低……城关镇新城社区银河小区物业公司收到居民反馈的问题后,在尊重小区多数居民意愿的前提下,集中设立电动车、摩托车停放点,安装充电桩,增加垃圾清运频次,推进小区“智慧安防”建设。
围绕矛盾纠纷摸排化解、环境卫生、垃圾清理、车辆乱放等事关居民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宕昌县基层“网格”专题研究、专项解决,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宕昌县精准划分网格387个,在原来389名专职网格员基础上,按照10-30户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标准要求,新增兼职网格员2415名,实现网格员全覆盖,最大限度发挥网格员在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前端作用。
宕昌县还在微信小程序中创建“码上扫,马上办”服务平台,群众可通过平台实名或匿名反映矛盾纠纷、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各类具体诉求。24小时内实现群众诉求受理、办理、答复全过程闭环管理,让群众借助平台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受益者,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热情。
“码上扫,马上办”小程序上线以来,宕昌县累计受理事项1452件,办结率达97.3%,群众好评率99.3%。这种“民呼我应”的快速反应机制,让居民的急难愁盼得到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24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0余件(次),落实到位惠农政策76户,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为了让服务更对群众“胃口”,宕昌县聚焦“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推动服务模式迭代升级,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更见成效。
乡镇探索,各出新招见实效
“镇政府邀请我加入‘帮帮团’,我非常乐意,虽然现在退休在家,作为一名老党员,为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发挥余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南阳镇下付村退休老干部代志刚说。
近年来,在南阳镇的街巷中每天都活跃一群身穿蓝马甲的人,忙着为农户调解矛盾,这支平均年龄60多岁的志愿服务团队凭借对社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如同移动的“矛盾数据库”,能快速找出矛盾症结,展开调解工作,让矛盾“不出村,不隔夜”。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宕昌县各乡镇发挥自主能动性,创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理川镇巧用“早、宣、控、访、调”五把“金钥匙”,通过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贾河乡“板凳会”架起民意直通桥,形成了“群众提事、党员管事、支部议事、民主定事”的闭环机制,让组织活力与群众智慧相融相促,书写出基层善治的时代新篇。
…………
宕昌县将对标先进,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在规范化建设、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上持续用力,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示范点和经验品牌,树立标杆导向,聚力创先争优,为推动全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宕昌样本”。
责任编辑: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