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航空报)
李宗泽
师父退休已有三年,他在运8飞机总装生产线上为氧气系统安装岗位奉献了一辈子,而我,算得上是他的关门弟子。如今,我也站在师傅曾经坚守的工位前,身后也跟上了一个眼神充满好奇与敬畏的年轻人,就如同当年的我一般。记得刚入职不久就发现了师父们的秘密,那就是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公式、参数、图纸,堪称破解难题的“武功秘籍”,我的师父自然也有这样一个笔记本,然而对比其他人的笔记本,师父的却显得异常单薄——一本普通的16K笔记本,就那么随意地放在衣帽柜的最底层,毫不起眼。然而,每次开工前,他总会瞥上一眼,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上岗。这种习惯,也让我坚信,他的本子里一定藏着秘密。
无数次偷瞄过后,我终于翻开了那本笔记本:偌大的纸页上却仅有“点好工具,把活干好”八个字,然而反复描摹的黑色笔墨却早已深深嵌入纸中。我愣住了,“这不就是平时工作中师父常对我说的话吗?这也算秘诀?”
直到一个夏日的午后,眼瞅着下班,却临时接到试飞厂要更换故障成品的紧急通知。因为耽误了我的聚会,难免有些小抱怨,师父看了我一眼,未发一言。
到了现场,只见师父时而俯身查看部件连接,时而站直身子思考,手中的工具仿佛在他手中有了生命,精准地游弋在零件之间。我在一旁心不在焉地递着工具,嘴里仍不时嘟囔着排故时间的临时和突然。此时的师父却再也没了往日的亲切温和,他停下手中动作、语气严肃:“心静下来,干好手里的活最重要,不要一味抱怨。”随后排故工作中,师父严谨有序,专心致志,短短一小时就完成全部排故。刚回到单位,他却对我说:“小李,你再打开工具箱检查一下工具。”
“不是下飞机前已经检查过了吗?”我不太情愿地再次打开工具箱依次清点:扳手、螺丝刀、尖嘴钳、123456……S扳手不见了?一瞬间,冷汗瞬间从额角滑落,工具丢失可是质量事故,我身子一软坐在地上,可怜巴巴地看着师父。
师父凝重地看着我,从兜里掏出S扳手,说:“点好工具,把活干好。”那一刻,我猛地抬头,想起那本笔记本上的内容,师傅什么也没说,而我却全明白了。
师父退休那天,把这本“笔记本”送给了我。他说:“小子,我没别的东西了,就这个,拿去吧。”如今,看着围着我的年轻徒弟翻看这本笔记本时流露出的好奇眼神时,我又一次想到了当年。笔记本上那八个字,从来不是简单的工序提醒,而是极致的严谨,是每项工作完成时必须进行的操作——上机前检查,下机后检查,是刻在脑海中的重复性动作。它平淡无奇,却重如千钧,意味着你经手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颗螺钉、每一处连接,都必须能经受住云海之上的考验,必须能托举起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