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优化职业教育、精准对接需求……
成都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8.81万

成都市第七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图据主办方
温江区“鱼凫药康师—健康管理师”培训班现场。图据温江区就业服务中心11月26日,成都市第七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来自成都、重庆、德阳、眉山、资阳五地38家单位及院校的240名技能精英齐聚一堂,在无人机装调与检修、数控车、健康和社会照护、CAD机械设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系统操作员、教师课程思政说课七大赛项中“竞”显身手。
人才是第一资源,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成都市人社局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赋能产业升级为导向,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上精准发力,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激励等多元举措,推动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为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成都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8.81万,其中高技能人才为103.41万。
抓好院校建设
年均输送技能人才2万余人
查看车身外观、检查车辆电源、判断车辆故障……在成都市第七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比赛现场,选手们正有条不紊地对汽车进行检查。“这场比赛不仅是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更是交流学习的‘大平台’。”刚完成实操考核的选手邹金铃激动地说道,“通过比赛,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提升了我的操作水平和技能素养。”
以赛代训、以赛促学。近年来,成都市人社局持续放大赛事的辐射效应,将竞赛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一系列赛事的举办,不仅为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在全社会营造起“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人才培育,院校是主阵地。”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按照“抓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建设等工作,不断夯实技能人才培育基础,引导技工教育与产业趋势同频共振。目前,全市37所技工院校在校学生达8.1万人,年均输送技能人才2万余人,成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成都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育平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538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资源充足的职业技能提升载体网络。
在培训机构发展方面,成都还出台《成都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明确机构设立标准、厘清监管权限,既支持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化培训,又保障培训质量,为技能培育筑牢制度保障。
创新推出“三班”定制
精准对接用工需求
“参加完培训后,不仅掌握了技能,还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今年7月,“90后”小伙尧智鹏通过温江区人社局组织的技能培训后,顺利入职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成为一名养老陪护员。“银发经济兴起,市场空间很大,我的同事中有不少都是年轻人。”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成都以“就业、稳岗、实用”为核心导向,从平台建设、课程设置、资源整合三方面破局,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针对培训需求收集不及时、供给单一等问题,成都依托四川省就业V3.0系统,整合四川e就业、成都社保卡小程序、成都市网络培训学院等现有资源,探索推动智能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培训供需精准匹配、服务主动推送、资源优化配置等功能,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力促进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道。同时,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创新推出“行业重点班”“区县品牌班”“企业订制班”三班制培训模式,精准对接不同市场主体用工需求,赋能产业企业发展。
2024年,成都共收集“企业订制班”培训项目1081个;打造“成华播客”“芯动高新”等114个“区县品牌班”培训品牌。针对新兴领域和民生需求,“行业重点班”开设“碳排放管理”“托育服务”等专项培训41班次,培育专业技能人才1612名。
文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