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江北内河大港山东济宁港航梁山港是连接西部煤炭产地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物流枢纽。随着供暖季的到来,该港加强煤炭“采储运销”,构建保供机制,确保冬季煤炭供应。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 本报记者 邵鹏璐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出席发布会,就“两重”建设、“十五五”规划问计求策、基础设施REITs扩围扩容、能源保供迎峰度冬、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具身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信用修复、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进展、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人工智能+招投标”、储能和氢能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回应媒体关切。
“两重”建设稳扎稳打
“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强化‘两重’性质、坚持自上而下、注重软硬结合,推动‘两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李超表示,“两重”建设充分衔接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的重大任务,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推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据介绍,去年和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安排了7000亿元、8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465个、1459个“硬投资”项目建设,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同步推进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软建设”务实举措。
同作为投资相关话题,李超介绍,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积极推动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扩围至城市更新设施、酒店、体育场馆、商业办公设施等更多行业领域和资产类型。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与证监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申报推荐流程,动态完善有关项目申报要求,提高工作质效,在严防风险、严把质量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上市,更好推动基础设施REITs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李超表示,自2020年基础设施REITs工作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证监会,持续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目前,发行范围已涵盖12大行业的52个资产类型,其中10个行业领域的18个资产类型已经实现首单发行上市。”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11月份以来,随着北方供暖陆续启动,全国能源需求稳步上升,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们平稳度过了首轮寒潮。”李超表示,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一直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保供的重中之重。近期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对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早组织做好各项准备。综合研判,今年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有保障。
具体来看,需求方面,预计今年供暖季将呈现持续时间长、用能需求峰值高的特点。供给方面,当前全国能源供应充足,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和发电能力稳步提升、资源储备较为充足、调峰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方面。李超介绍,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电力供需差异大的特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输电、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电网余缺互济和顶峰能力,跨区输电峰值达1.51亿千瓦,相当于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的1/10。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持续增强,地下储气库库存目前处于相对高位。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关注、动态跟踪形势变化,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增加资源生产和供应,严格督促中长期合同履约,切实做好尖峰保供和应急保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信用修复管理新规出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将从2026年4月1日起施行。《办法》从明确分类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加强协同联动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建立以‘信用中国’网站为统一总窗口的协同机制,实现失信信息精准分类、修复办理流程标准化、修复结果全国同步更新,帮助信用主体依法依规、高效便捷重塑信用,切实保障信用主体合法权益。”新闻发布会开始,李超通报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的相关情况。
李超说,《办法》坚持依法依规、问题导向、公开透明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一是针对部分轻微失信信息公示导致“过罚不当”等问题,明确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个类型,原则上不再公示轻微失信信息,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二是针对信用修复渠道不统一、办理程序复杂等问题,明确由“信用中国”网站统一接收修复申请,按照“谁认定、谁修复”原则,推送给失信信息认定单位办理修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期限,提高信用修复效率。
三是针对修复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同步等问题,明确由“信用中国”网站与相关部门、地方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修复信息及时同步更新。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办法》正式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多维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李超介绍,自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部门、各地方,从开展学习宣传、健全配套措施、推动司法实践、切实解决问题四个方面推动法律实施。
据介绍,202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郑栅洁主任先后主持召开20场座谈会,委党组成员和各司局与民营企业座谈交流500余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2万余次,常态化听取民营企业对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具体问题。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用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多办法,持续不断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学习宣传和实施。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有林场的意见》。本次出台《意见》旨在解决什么问题?在政策制度上有哪些创新点?李超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297个,经营面积11.84亿亩,森林蓄积量38.1亿立方米。为更好发挥国有林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国家队作用,《意见》重点部署了四方面创新举措。
一是创新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化解地类交叉、权属交叉等“一地多证”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建立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创发展模式,支持国有林场作为“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项目建设和管护主体,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创新培育林草产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国有林场配备现代化野外作业装备、推广精深加工设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新场景应用。
四是创新林场管理体制,逐个林场确定主要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分类探索建立符合国有林场特点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场景开放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海南、广州南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在探索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中心、国际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为‘十五五’时期在更大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李超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技术迭代快、发展路径新,传统的监管框架和支持政策很难简单套用,经营主体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时常面临缺要素保障、缺准入标准、缺应用场景等困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三方面改革,不断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和卡点,强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
其中,在支持场景培育和开放、不断增效益方面,提出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发挥场景对制度建设的试验作用,逐步完善制度政策、管理规则、监管体系。
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三类场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中已经作出明确部署。“可以说,这三类场景就是场景培育和开放的‘主攻方向’。”李超表示,在促进这些场景的供需联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开展三方面具体工作。一是推动重点领域场景开放。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分批次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强化示范引领,主动开放本领域场景。二是促进要素资源公平高效配置。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健全场景供需对接匹配方式,让各类主体都能公平高效参与场景培育开放,发掘市场真实需求。三是强化政策支持。用好各类中央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场景基础设施予以支持;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融入新场景,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招标人主体责任强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出台《招标人主体责任履行指引》。李超介绍,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深化招标投标领域改革,先后出台《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次出台《指引》,重点是从招标人这一重要主体入手,促进招标投标活动规范运行。
招标人是招标投标活动的发起者和重要组织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够实现竞争择优。实践中,一些招标人有权不行、有责不担的情况仍然存在。为此,《指引》从招标投标全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从科学性、合法性、廉洁性三方面对招标人履职尽责提出了具体要求。
“人工智能+公共资源招投标”作为“人工智能+”行动明确部署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招投标领域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地方先行先试,在招标、投标、评标三个环节推动人工智能重点场景应用落地。”李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