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著名学者董乃斌教授专著《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英文版)近期正式出版,面向全球发行。这部译著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重要成果,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冯奇教授独立翻译完成,历时数载,标志着“叙事—抒情双传统”理论框架首次以系统、完整的学术形态进入国际学界视野。
突破创新。《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英译本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国际汉学界长期流行的“中国文学即抒情传统”的单一认知模式。董乃斌教授的原著通过宏大的学术架构与缜密的论证体系,揭示了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并存、相互交融的发展脉络。该译著完整呈现了从汉字构形溯源、经典文论阐释,到史传、诗歌、小说等八大文类的叙事分析,为国际学界重新审视中国文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有机统一。在翻译这部50万字的学术巨著过程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冯奇教授面临古典文献解读与专业术语转换的双重挑战,秉持着“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学术理念,在保持原著思想准确性的同时,兼顾英语的表达习惯,成功实现了学术内涵与语言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本书的翻译实践不仅确保了理论精髓的准确传达,也为中华学术外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英译本的出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转换,通过系统展示中国文学的内在复杂性与辩证统一性,为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建立了更加平等对话的理论平台,对促进文明互鉴、提升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郑媛媛 贾雪莱 杨洛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