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项目推进整体呈现分化态势,部分此前沉寂的再融资项目迎来突破,如、、等定增项目相继迎来进展,但与此同时,仍有券商定增又遇波折。在业内人士看来,“融资必要性”仍是监管部门最重要的关注点。当前,券商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道路的引导基调并未改变。
“补血”麦高证券按下暂停键
上市公司拟定增“补血”旗下全资子公司麦高证券正式按下了暂停键,这也是在今年券商再融资整体“破冰”的背景下,宣告失败的一项券商再融资案例。
10月31日,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宣布终止其“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指南针在公告中表示,综合考虑内外部客观环境、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等因素,经充分沟通与审慎分析论证后,决定终止本次发行并撤回申请文件。同时,此举不会对公司当前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未来将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多种资本市场工具,助力公司业务长期健康发展。
回顾此次定增历程,指南针早在2022年5月就审议通过了发行方案,拟募资资金不超过29.0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增资其全资子公司麦高证券。根据募集说明书,此次全部募集资金,其中8亿元用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5亿元用作融资融券业务启动资金,3亿元用于发展投资银行业务,4亿元用于发展债券投资业务,5亿元用于信息技术和合规风险建设投入,4.05亿元补充运营资金。
指南针此前已通过自筹资金先行支持麦高证券。公司公告显示,2022年7月与2024年12月,公司先后两次共计投入7亿元用于增资麦高证券。
此前,指南针斥资15亿元参与网信证券破产重整获得100%股权,并于2022年7月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次年网信证券正式更名为麦高证券。
从今年前三季度来看,麦高证券经纪、自营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指南针三季报显示,麦高证券前三季度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07%;利息净收入7083.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46%;代理买卖证券款89.94亿元,较上年度末66.24亿元增长35.78%。
行业再融资稳步推进
与指南针有所不同,近期还有另一家上市券商定增迎来突破。整体来看,上市券商再融资项目进展有所分化,而“融资必要性”仍是监管审核最核心的考量。
日前,南京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南京证券早在2023年4月29日便披露了定增预案,并曾两度修订预案稿。与最初版本相比,公司将募资重点从证券投资业务调整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轻资本业务方向。在完成预案修订后,该定增方案于2025年5月16日获上交所受理,至9月29日过会,耗时四个多月。
从募资投向来看,根据此前公告,南京证券此次定增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其中用于投资银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购买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企业债等)、资产管理业务各5亿元,用于另类子公司和私募子公司投入10亿元,用于信息技术、合规风控投入7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13亿元。
2024年5月,证监会修订上市证券公司监管规定,其中提到,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整体仍在稳步推进,多家机构披露了定增预案或旧预案重新迎来“新进展”。如中泰证券的定增项目于今年10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拟募集资金总额60亿元。东吴证券于今年7月披露不超过60亿元的定增预案,募集资金用途包括增加公司资本金、夯实业务基础以及完善金融科技投入等。则在今年6月完成了约40亿元的定增方案,此次发行由控股股东宏泰集团全额认购,发行成功后,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1.42亿元。
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券商亦在近期更新或披露再融资计划,包括推进可转债发行、增发股票或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涉及用途涵盖净资本补充、总部及分支机构建设、投行业务系统升级以及券商数字化平台优化等方向。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雳认为,监管支持合规券商补充资本的信号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再融资全面松绑,“融资必要性”仍是监管审核的核心考量,凸显出差异化监管导向——未来监管将更倾向支持聚焦主责主业、主动转向资本节约型业务的券商,助力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机构;同时,随着监管政策对券商融资活动的规范力度不断加大,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资本实力强、合规风控体系完善的头部券商将更具竞争优势,而缺乏清晰业务定位与盈利支撑的中小券商,融资难度可能持续加大。
(实习生周梦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