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综治中心”联动共促“事心双解”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王皓

  “我的房子不再漏水了。物业费也交了,谢谢你们!”日前,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法院联合科右前旗综治中心,5日内成功调解了30余起因拖欠物业费引发的服务合同纠纷,并批量完成了司法确认,实现了物业公司与业主们的“握手言和”。优质高效便利的调解工作,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科右前旗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依托综治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优势,积极探索“示范判决+类案调解”模式,以个案带动类案,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的有力举措。兴安盟两级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努力促成各类纠纷“事心双解”,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的司法动能。

  兴安盟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定期召开调解员专题培训,涵盖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调解技能分享、答疑解惑,并通过庭审观摩、推送调解案例等,持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能力,加快形成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合力。今年以来,共组织调解培训7场,培训各类调解员1250人次。与此同时,还不断加强对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的宣传推广,运用案例库检索调解纠纷271件,“找案例、用案例,就上案例库”已成为综治中心解纷常态。

  兴安盟两级法院在实质参与、深度融入、支持解纷力量发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激活“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共治解纷模式效能。

  兴安盟各基层人民法院因地制宜,打造可复制和借鉴的“入驻样板”,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能。阿尔山市人民法院针对基层治理多头管理、资源分散问题,建立“1+5+N”联动机制,“1”即综治中心统筹调度,“5”为公、检、法、司、信访五部门常驻,“N”为住建、人社等多个部门轮驻或随叫随驻,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多部门联办”。科右前旗人民法院利用多元解纷案例库梳理近5年审理的民间借贷、物业合同、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动争议等高频纠纷案例,形成常见纠纷案例手册,并标注案情简介、争议焦点、化解思路、法律依据等核心要素,联合调解员批量化解类案矛盾纠纷。突泉县人民法院构建“即调立办”工作模式,在综治中心受理窗口安排专人对纠纷性质和解决途径进行评估指引,引导群众通过综治中心的非诉机制解决纠纷,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就地快速办理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无缝对接立案程序,实现“调解—确认—诉讼”闭环运行。

  前移解纷关口,着力加强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兴安盟两级法院高标准抓好司法建议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类案发案趋势及成因的分析研判,梳理总结在案件办理中发现的突出性难题,提出有效防范化解建议,堵塞行业监管漏洞、补强社会治理薄弱环节。

  “我们要做实‘抓前端、治未病’,进一步激发前端治理效能,积极参与、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联动解纷新格局,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昶说。


评论列表 0

暂无评论